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胆石症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2-09  浏览次数:620次

      作者:贺昕源,彭玉华,王凤先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外五科

      【摘要】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患者手术前后的胆道生化改变。方法:以胆道生化相关的部分肝功能项目为指标,对25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患者行手术前后观察,并与25例急性黄疸性肝炎相对照。结果:观察组除DBIL、GGT、ALP高于对照组外(P<0.05),转氨酶也升高近对照组水平,但手术后观察组各指标均迅速下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ALT、AST、GGT也有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较小。结论 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但手术后下降迅速,对临床判定手术疗效有一定意义,其中转氨酶也可间接反映胆道梗阻及胆汁引流情况。

      【关键词】 胆结石;胆道梗阻;手术;胆道生化学;肝功能

      肝外胆道梗阻,大量胆汁淤积,胆道内压增高,势必引起胆道生理生化的改变[1],其生化改变主要以反映胆汁淤积的多项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因此,本文对我院25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的患者,测定手术前后与胆道生化相关的部分肝功能指标,并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以探讨肝外胆道梗阻治疗前后的胆道生化改变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2009年1月~2010年1月具有胆道梗阻表现并进行胆总管取石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8~62岁,平均(42.2±12.8)岁,临床均有右上腹痛及黄疸,伴发热8例,感染性休克2例,腹部CT或B超均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治疗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另取同期急性黄疸性肝炎25例进行对照,男13例,女12例,年龄23~48岁,平均(38.5±9.6)岁,甲型肝炎16例,乙型肝炎9例。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肝胆系病学[2-3]。

      1.2 实验室资料:手术前1天及术后第七天各抽血1次,测定指标及正常值为丙氨酸转氨酶(ALT)<45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0 IU/L,谷氨酰转肽酶(GGT)<40 IU/L、碱性磷酸酶(ALP)<145、总胆红素(TBIL)<17.4 μmol/L、一分钟胆红素(DBIL)<8.0 μmol/L。测定方法为生化速率法,仪器为日立707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9.0软件,组内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观察组术后1~3 d内腹痛、发热基本缓解,腹部体征消失,黄疸逐步消退,2例休克患者术后血压即开始回升。但其中3例患者取石不尽,1例T管滑脱,胆汁引流不畅,再次手术2例。对照组治疗后腹胀、乏力、厌食等症状也逐步改善,但较观察组缓慢。

      2.2 手术前后各系列生化指标的变化:肝外胆道梗阻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 讨论

      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可迅速舒通胆道,减轻胆道内压力,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并可使胆汁郁积的生化改变逐步恢复正常。

      本文观察到,肝外胆道梗阻与急性黄疸性肝炎均有肝功能指标的改变,除GGT、ALP、DBIL反映胆汁郁积的指标在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外,ALT、AST两种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也明显升高,达到急性黄疸型肝炎水平,提示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可反映胆道梗阻生化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与梗阻所导致的肝功能损害也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有:①胆道梗阻,胆汁郁积反流入肝内,引起肝代谢异常,并刺激肝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胆管增生。②胆汁郁积常继发胆管炎,细菌、内毒素及其他炎性介质反流入肝内,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因此,对有肝功能指标异常者,应注意胆道梗阻的存在,应观察GGT、ALP、DBIL等胆汁郁积指标进行鉴别,对因胆道梗阻所致的肝功能指标异常也应注意护肝治疗。

      本文观察到,胆道梗阻所致的肝功能指标异常在梗阻解除后,其恢复较快,7 d后各指标接近正常水平,其原因可能与病因对肝功能影响的机制不同,胆汁郁积所致的肝细胞损害相对较轻,各指标的异常主要与其在胆道的排泄不畅,或胆汁郁积刺激相关酶的合成增加有关。有研究认为,胆汁郁积时转氨酶的升高除有肝细胞损害外,胆汁郁积影响转氨酶的排泄,或胆汁郁积刺激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转氨酶逸出增多也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增高。同时胆道梗阻术后病因消除较为彻底,也使肝功能指标易于恢复。本文4例患者手术后因结石清除不彻底,或T管滑脱,胆汁引流不畅,各指标恢复极慢。因此,各指标的恢复快慢可间接反映胆道梗阻及胆汁引流情况,判定手术效果。急性黄疸性肝炎主要是病毒破坏肝细胞,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郁积,因病毒消除困难,肝功能恢复较慢。但观察组ALP的恢复较慢,GGT虽大幅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可能与两者在梗阻解除后虽排泄增加,但肝内异常合成过程没有较快中止,以致在短期内不能降至正常。

      【参考文献】

      [1] 钱立武,孙保德,白俊绥.经内镜乳头肌切开术后胆道的生理生化改变[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6):.

      [2] 傅青春,陈成伟.甲型病毒性肝炎[J].巫协宁主编:临床肝胆系病学[J].新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02:166.

      [3] 邬祥惠.乙型病毒性肝炎[J].巫协宁主编.临床肝胆系病学.新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9.

     

    ↑上一篇:骨骼化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疗效分析
    ↓下一篇:80岁以上患者治疗性ERCP的临床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