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10-08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熊正香,许丽丽,朱恒美  作者单位:200438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科

      【摘要】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与常规保肝支持治疗后营养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2008年1月至12月在我科行肝癌手术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收集术前肝功能各指标、血糖、临床特点以及肝切除范围,术后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研究肠内营养与常规保肝支持治疗对肝癌术后营养状态改善的区别。结果 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术后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肝癌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能够为下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术后;肠内营养

      原发性肝癌(又称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短期内体内分解代谢加剧,呈负氮平衡状态,手术创伤又可使免疫功能下降,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纠正日益引起重视[1]。尤其肠内营养可以使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入肝脏,促进肝脏的蛋白质合成,营养物质经肠道吸收,又对肠黏膜有直接营养作用[2]。既补充能量,又可促进肠道功能尽快恢复,减轻肠黏膜的损伤,减少小肠菌群移位的概率。为此,本文通过对肝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常规支持和保肝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科行肝癌手术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肠内营养制剂,瑞代(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每500 ml提供热量450 kcal,含蛋白质17 g,膳食纤维7.5 g。术前经鼻置入flocare鼻肠管,术中将其拉入空肠内。术后第1天给予5%葡萄糖盐水500 ml由滴注泵以100 ml/h自鼻肠管注入,第2天开始经鼻肠管注入营养液,输注速度开始为500 ml/24 h,以后逐渐加量至1 000~2 000 ml/24 h。肛门排气后患者可饮水,术后5~6天可停止营养液的输注,患者进半流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热量1 800~2 000 kcal,由葡萄糖、白蛋白、氨基酸提供,每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及适量胰岛素,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一般连续7~9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25例肝癌切除术后经空肠营养患者中,全部配合完成营养计划,1例因后期导管脱出而放弃改肠外营养。术后发生胸腹水4例,未发生切口感染。25例对照组中术后发生胸腹水12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有下降,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发生腹泻2例,轻度腹胀2例,经减慢营养剂输注速度后症状缓解.两组肝功能比较注:*术后7天总胆红素因为呈非正态分布,故以中位数统计

      3 讨论

      3.1 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 肝癌切除导致的手术打击,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和术后免疫抑制状态。是导致肝癌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3]。如何有效的供给营养,日益引起关注与重视。外科患者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首选肠内营养,这已经成为近代营养治疗的原则[4]。传统的观念认为,手术后2~3天内,肠蠕动功能处于停顿状态。有研究表明,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和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肠内营养可在肠道术后以进行[5]。这就是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的两组患者。

      3.2 肠内营养的管理

      3.2.1 妥善处理鼻肠管 由于置管难度大,因此鼻肠管的固定非常重要。要求每4 h检查一次,鼻肠管的位置测量外露部分的长度做好记录,鼻翼上的胶布每日更换。为防止导管的堵塞,一般在每次输注前后用温开水40 ml冲洗管道,持续输注时,每4 h冲洗管道一次,可有效防止导管堵塞,我科在临床中未见有导管堵塞现象。

      3.2.2 掌握营养液输注的速度、温度和量 速度太快容易发生患者不耐受的症状。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速度太慢则不能按计划完成输注量。在临床应用中总结是应由少到多,速度由快到匀速,营养液应调至38 ℃。夏天室温条件下可直接输注,冬天可使用加温器。

      3.2.3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 倾听主诉,有无不良反应。患者因为个体差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不少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通过及时调整营养的量、速度及导管的位置等。同时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肠内营养的生理、心理等反应,给予对症处理。

      3.2.4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各项辅助检查 及时了解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我们认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肝癌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能够为下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春林,霍中华,张洪海,等.低热量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5(13):152-153.

      2 Huseted JA,Gldaman DD,Farewell VT,et al.Validating the SF-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in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Jrheuniatol,1997,24(7):511-517.

      3 黎东群,苏智雄,彭民浩,等.手术打击对PLC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6):420-421.

      4 黄海球,许建衡,严江.腹部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大肠肛门外科杂志,2004,10(2):109-110.

      5 江志伟,季宁,刘福坤,等.肠内营养对胃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4):200-203.

    ↑上一篇:高原地区肝硬化患者电解质检测临床分析
    ↓下一篇:瘦素对缺氧复氧培养L02肝细胞功能和氧化产物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