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胆总管结石成因119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5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赵勇,曾阳  作者单位:金沙县人民医院, 贵州 金沙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原因及病因防治。方法:对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19例胆总管结石病例在不同人群组中所见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农村病人胆总管结石以原发性为主,成因分析主要为胆道蛔虫所引起;城镇病人胆总管结石主要以继发性为主,由胆囊结石下移形成。结论: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因素主要为胆道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道感染,从而造成胆道粘膜坏死脱落、死亡虫体残骸、成团的蛔虫卵等成为结石的核心,最终形成结石。防治胆道蛔虫症,特别在基层农村无疑是防止原发性胆道结石的一种重要措施。

      【关键词】 胆道探查,胆道蛔虫,胆总管结石

      胆道结石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高发疾病,而胆总管结石又占胆石症病人的5%-15%。胆总管结石引起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胃粘膜损害、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损害[1]。此类病人在手术后易发生出血、胆瘘、腹腔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手术死亡率增高[2]。所以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19例,其中,农村病例57例,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22-83岁,平均54岁;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9例(占68.4%),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8例(占31.6%)。39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例中有11例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的升高和黄疸(占28.2%),23例合并胆囊结石(占58.9%)。

      城镇病例62例,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16-86岁,平均47岁;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7例(占27.4%),继发性胆总管结石45例(占72.6%)。45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例中有43例合并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的升高和黄疸(占95.5%),45例合并胆囊结石(占100%)。

      胆道探查术中所见,原发性胆总管病例胆总管明显扩张,直径多在2.0cm以上;结石体积比较大,形状呈长条形或长柱形;颜色呈黑色或灰褐色;质疏松;结石内可见蛔虫残骸,多位于胆总管中上段,部分病人胆总管探查可见活体蛔虫或死虫。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例探查中可见胆总管扩张相对较轻,直径多在1.0-1.5cm;结石体积相对较小,形状呈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颜色呈黄色或灰白色;质地相对较硬,均合并胆囊结石并和胆囊内结石性状一致,多位于胆总管中下段。

      2.讨论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看出胆总管结石的发病情况,城镇病例以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为主,农村病例则以原发性为主。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原因主要考虑为胆道蛔虫。因为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贵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医疗水平及医疗资源相对较差,在农村更为突出。许多山区地方饮水资源严重缺乏,饮食卫生无法保障,而且没有定时驱虫,导致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平时大量的腹腔手术中都会发现肠道内存在许多蛔虫。肠道蛔虫上行进入胆道,有的死亡后滞留于胆道,有的排出大量虫卵,有的导致胆道感染粘膜坏死产生絮状沉淀,最终成为结石的核心载体,形成胆总管结石。

      综上所述,胆道蛔虫是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一大原因,防治肠道寄生虫感染不仅是防治原发病本身,而且是防止胆总管结石形成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在胆石症高发地区和基层医院做好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宣教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家鸿,曾永毅.梗阻性黄疸研究热点与难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0):768-770.

      [2] Cherqui D,Benoist S,Malassagne B,et al.Majior liver resection for carcinoma in jaundiced patients without 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J].Arch Surg,2000,135(3):302-308.

    ↑上一篇:经皮纹腹直肌小切口胆囊切除6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胆囊息肉样病变67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