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2  浏览次数:544次

      作者:郑浩杰,张照琪,宁更献,李军生,戴二黑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60例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转归。方法 6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观察置换前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60例重型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35%。结论 血浆置换作为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关键词】 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治疗

      重型肝炎作为临床最严重的肝病类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高达80%以上[1]。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其中血浆置换 (PE)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应用PE治疗重型肝60例的疗效总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诊断重型肝炎住院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4.97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2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1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急性重型乙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2例,戊型肝炎1例,非甲非戊型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EBV感染1例,淤胆型肝炎4例,中毒性肝炎1例,病原待查1例,药物性肝炎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诊断标准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炎诊断及分型标准[2]。

      1.2 治疗方法

      1.2.1 内科综合治疗:卧床休息,常规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甲硫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K1等药物,补充足够能量,对症支持治疗。

      1.2.2 血浆置换:患者首次治疗时均行左或右股静脉置管术(单针双腔),建立静脉通路 ,使用北京伟力新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WLXGX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系统,血流速度为80~90 ml/min,以18~20 ml/ min的速度分离血浆,血浆置换量平均为2 505.34 ml 。置换过程中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适当给予肝素抗凝、术前常规给予葡萄糖酸钙,异丙嗪,地塞米松预防过敏反应,术中连续给予心电血压监测等 。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1 d肝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本组60例共行血浆置换103次。治疗频次根据病情,经济状况,每次间隔3~4 d。其中进行1次31例,2次18例,3次8例,4次3例。经治疗,死亡21例,肝功能恢复39例。

      2.2 症状体征

      所有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后,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如纳食增加,精神好转,腹胀乏力缓解,黄疸减轻。

      2.3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血浆置换治疗后较治疗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后白蛋白无明显改善(P>0.05)。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 、凝血酶原活动度变化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

      本组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6.80%),均为颜面四肢麻木,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未见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

      3 讨论

      重型肝炎时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合成解毒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体内代谢产物蓄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抑制肝细胞再生,并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危及病患生命,目前国内已广泛运用中间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而生物型和组合型人工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外源性肝细胞的活性及如何避免机体细胞与外源性肝细胞之间的排斥反应,短期内仍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间型人工肝以血浆置换最为常用。血浆置换作为较成熟且相对价廉的ALSS方法,在清除因肝细胞坏死造成人体内病理产物堆积的同时可补充肝细胞再生所需要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肝脏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病死率,或为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争取时间[3]。

      本组治疗结果显示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既往文献报道类似。术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提示术前常规应用抗过敏药物基本可以预防或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间型人工肝仅是局限于短期内肝脏部分功能的替代支持,但是治疗时间偏短,肝脏仍有严重损害,肝细胞未能有充分时间再生,而持续性有效治疗才能进一步恢复肝功能,尤其目前血制品供应紧张,治疗次数增多后感染血源性疾病风险相应增加以及长期肝素抗凝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临床观察发现在人工肝治疗结束2~3 d后,TBIL往往反跳,说明其只可一过性清除血浆蛋白结合毒素,由此可见人工肝只能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而治疗期间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后续的肝脏移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4,5]。

      综上,由于重型肝炎病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临床上单靠某种药物或疗法往往难以奏效,常需中西医综合治疗,优势互补 ,阻止肝细胞进一步坏死,恢复肝脏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李绍白主编.肝脏病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5607.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 5662.

      3 潘晨,潘凡,苏怡洲,等.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9例.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26: 423.

      4 邢丽.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103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172.

      5 赵侠.血浆置换治疗不同期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09,31:19691970.

    ↑上一篇:3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下一篇:颈部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