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疏通法治疗胆石病60例

    发表时间:2011-06-28  浏览次数:513次

      作者:史云镝 作者单位:130500 吉林九台,九台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研究胆石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统计我院2006年4月~2007年3月一年间门诊胆石病的治疗情况,共计60例。均采用疏通法,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结果 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结论 胆石病采用疏、通两大方法,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关键词】 胆石病 外科急症 疏通法

      胆石病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患者常以上腹疼痛急剧发病或反复发作而就医,有的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征象。本病过去一般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因术后复发率较高,加之术后的胆道感染以及残余结石等,疗效不够理想。为此笔者经过长期临床总结,借鉴同仁经验,采用疏通之法治疗肝胆结石,收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患者,均来源于门诊,为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B超检查或肝胆CT检查明确诊断者。个别病例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体检时发现而确定临床诊断。

      12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3岁,平均51岁;病程最长得3年,最短1周,平均13个月。

      13 结石情况 肝内胆管结石17例,胆囊结石31例,胆总管结石12例。其中多发型26例,单发型9例,充满型4例,泥沙型21例,结石最大直径为11 cm×10 cm。

      14 治疗方法 基本药物组成:柴胡、郁金、川楝子、枳实各20 g,鸡内金25 g,元胡(醋制)15 g,川军8 g,三棱10 g,威灵 仙15 g,金钱草30 g,芒硝、琥珀各15 g(两味药单包冲服),甘草10 g。临床分气滞、肝胆湿热、血瘀三型。肝郁气滞证:右上腹胀痛,痛及肩背,胸脘痞闷,嗳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消石。上方加白芍、青皮、香附、木香。肝胆湿热证见右胁疼痛,阵发性加剧,拒按,小便黄,大便不畅或便秘,或目黄、肤黄,舌苔黄腻,脉弱滑数,治以清利肝胆,通导腑气。上方加黄芩、厚朴、半夏;血瘀证:右胁刺痛拒按,痛剧,固定不移,舌紫暗或瘀斑,脉涩,加桃仁、红花。

      2 结果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胆内结石消失,随诊6个月未复发;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结石比原来缩小4/5以上;有效:症状和体征好转,结石比原来缩小2/5以上;无效:经2个月的系统治疗,虽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但结石大小、数量无变化,或缩小不超过原来1/5者。本组结石病60例中,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服药最短15天,最长42天。6例无效的患者有4例是充满型和2例直径超过11 cm×10 cm,均手术治疗。3 体会治疗胆病,宜疏宜通:治疗本病,辨证分属气滞、肝胆湿热、血瘀三型,治疗法则均需重疏肝,疏肝必理气,疏肝亦利胆,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清利湿热,解郁和化瘀等药。疏,常以柴胡为主,配以郁金、枳实疏肝解郁,兼清肝利胆。气与血密切相关,气畅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常须佐以行瘀之品,如元胡、三棱。通,主要指通导腑气,也包括疏通气血和消散湿热,特别是疼痛剧烈或疼痛反复不已者常用之。川军配芒硝,通腑导滞。“腑病宜通”,这一治疗对胆石者尤为适用。总之,疏与通是治疗本病的两条大法。鸡内金具有健脾化石,合琥珀共奏化石之功。上药合用奏疏肝利胆,清热除湿,化瘀消石之功。在组方上,紧契病机,方证相符,故疗效显著。本方法疗程短,排石率高,疗效稳定。多数患者可在无任何痛苦情况下将结石排出体外,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故值得推广。

    ↑上一篇:严重肝外伤的救治(附32例报告)
    ↓下一篇: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新思维新概念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