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4  浏览次数:469次

      作者:路宁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山东 宁津 253400

      【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残石取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38例临床资料,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及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分别选择不同的术式或联合手术,术中、术后配合纤维胆道镜取石。行肝叶(段)切除术+T管引流27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 11例。结果:优良率达91.8%,术后残石9例(23.7%),经胆道镜等技术取石后残石1例(2.6%)。结论: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明确结石分布和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术中和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手术。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外科手术 残留结石 纤维胆道镜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胆管内结石,其分布广泛、病情复杂、病程长、反复发作,手术难度大,残石率高[1],如治疗方法不当可影响疗效。并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胆道外科中难治的常见病。为了取尽结石、降低残石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预防复发,2007年1月~2009年5月我们配合影像诊断技术,对3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选择不同的术式或联合手术,配合纤维胆道镜取石。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50岁。主要症状为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典型表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及黄疸夏柯氏三联征(Charcot三联征),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30例在正常范围内,8例白蛋白(ALB)稍低于正常值, 5例患者有胆汁性肝硬化。病程2个月~10年。全组病例均有反复发作胆管炎病史,所有患者均经B超、CT 、PTC、ERCP、MRI、或MRCP等检查,术中探查、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术中胆道造影、T管造影等确诊均有肝内胆管结石。结石部位、肝胆管和肝脏的病理改变情况:单纯左肝内胆管结石19例(50%),单纯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18.4%),左右肝内胆管结石12例(31.6%),合并胆管狭窄 22例(57.9%),合并胆总管结石18例(47.4%)。全组均经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胆管狭窄程度、肝脏萎缩范围选择手术方式。肝叶(段)切除术+T管引流27例(71.1%)。其中左肝外叶切除+T管引流15例(39.5%),左半肝切除+T管引流1例(2.6%),肝方叶切除+T管引流1例(2.6%),右半肝切除+T管引流3例(7.9%),右肝后叶切除+T管引流2例(5.3%),不规则左右肝部分切除+T管引流5例(13.2%)。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Y型 吻合术11例(28.9%)。

      1.3 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有T管的患者均行T管造影,术后发现残留结石6例(15.8%),其中左肝内叶5例,右肝后叶1例。术后胆道镜经T管或支架管口成功取石5例。并发症5例(13.2%),其中胆瘘2例,膈下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非手术治愈。本组38例术后全部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3.5年,平均2年,术后复发2例,优良率达94.7%。解除梗阻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无肝功能衰竭。

      2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占结石性胆道疾病80%以上,而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复杂,结石数量多,许多结石位于细小胆管,取石钳不能深入,取不干净;胆管狭窄,梗阻不能完全解除,反复感染;手术方法选择不当等原因,手术后的残石率也很高。因此术前必须获得清晰全面的影像资料,对肝内胆管结石做出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 。本组为了更好的确定结石的分布,准确的实施手术方案,除常规B超检查,还选择了CT、MRI、ERCP、MRCP及PTC的检查项目中的1~2种检查方法,来帮助明确结石的部位,胆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胆管扩张的状态等,术后经T型管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在胆道镜下用纤维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或激光等碎石术,气囊导管取石,克服了常规器械取石的盲区[2],提高了取石的效率,有效降低结石残留发生率,并且安全、经济、简便。本组术后胆道镜取石6例中5例取尽,取尽率达到83.3%,肝胆管结石和狭窄局限于一叶或一段者,适于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可以做一叶或一段肝切除,亦可分隔式多段切除[3],在肝叶(段)切除中应注意三点:①肝切除断面必须紧靠胆管的狭窄处,若有困难,切除病变后直接经残余扩张的胆管取尽结石,再将此胆管缝闭。②肝断面的所有胆管都必须逐个用丝线缝扎,并经T管向肝总管内加压注入生理盐水,肝断面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用大网膜贴紧肝断面,检查肝断面无漏水再做其他方面处理。预防胆漏,③左半肝、左外叶切除时,亦可先将胆总管切开,用取石钳或纤维胆道镜与左肝断面胆管汇聚联合取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需切开矫形者适合做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若结石部位于肝门部或左肝管,矫形后尽量取尽结石行胆肠Y型吻合。肝方叶肥大的左右肝胆管结石,需行肝方叶或部分切除,胆管切开取石。对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则需根据具体病例选择手术方式或联合应用。

      术毕关腹前应仔细冲洗手术野,于肝断面处置双套管引流,术后继续负压吸引,可有效地防止腹内感染,预防及控制胆漏。术前尽量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注意保护肝肾功能。

      总之,明确结石分布和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术中和术后配合胆道镜取石,就能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手术。

      【参考文献】

      [1]黄继续,陈小健.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08,16(2):125.

      [2]石景森.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32-265.

      [3]吴孟超,主编.肝脏外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51-527.

    ↑上一篇:肝胆管盆式内引流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74例体会
    ↓下一篇:胆道外科疾病临床诊治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