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选择性一期缝合胆总管加鼻胃管引流在胆总管切开术中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23  浏览次数:450次

      作者:欧阳辉 林庆民 方展 严炳海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来县慈云中医院 外二科 广东 惠来 515200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术 一期缝合 鼻胃管内引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9~75岁,平均45.2岁。选择以往常规术式15例作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25~72岁,平均43.5岁。全部病例均为肝外胆管结石。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例。术前常规行B超和CT检查,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及数目。临床表现均符合肝外胆管结石相关诊断标准[1],除外急性炎症期。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胆总管切开取石,检查胆道无结石残留。对照组:于胆总管留置T管,温氏孔留置多孔引流管1条。治疗组:(1)术前备150cm长F14鼻胃管1条,在鼻胃管前端15cm内每隔2cm于不同侧面剪1小孔,直径约0.3cm,用以引流胆汁;在距前端25~50cm之间每隔5cm剪孔1个,直径稍大,用以胃肠减压。(2)术前30min常规留置鼻胃管。(3)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后,采用6~8号胆道探子扩张Oddi's括约肌,将鼻胃管从胃内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找到并用取石钳夹住鼻胃管前端,向胆总管方向牵拉作引导,同时用手法在十二指肠球部推送,将鼻胃管经Oddi's括约肌插到胆总管内,剪除前端钝头使其开放,然后送至接近左、右肝管开口处,使胃内鼻胃管呈弯曲状态,缝合关闭胆总管切口,温氏孔留置多孔引流管1根。最后在鼻腔外妥善固定鼻胃管,并接低负压吸引器,术后3~5d拔除。

      2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75~155min(平均105min),胆汁引流量30~450ml,术后3~5d拔管,未出现胆瘘、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胆道并发症,2例胃肠道功能恢复稍慢,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对照组手术时间65~125min(平均90min),胆汁引流量80~750ml,术后14~21d拔管,出现胆瘘和胆道梗阻各1例,局限性腹膜炎1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d。

      3 讨论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常规的T管引流作为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治疗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但患者住院及带管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生活质量较差。长期带管引流增加患者痛苦,胆汁大量丢失引起电解质紊乱或消化不良影响生活质量[2]。由于硅胶等材料制成的T管组织反应小,使T管窦道形成延迟,甚至拔管后出现胆瘘需再次开腹手术[3];T管过早脱出可导致胆汁性腹膜炎;T管压迫可造成胆道损伤,拔管后可能引起胆漏[4]。近年来由于术中造影、胆道镜、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在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可行胆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引流的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5]。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发生术后胆漏、胆管狭窄[6]等并发症的可能。我们采用F14鼻胃管经Oddi's括约肌开口置入胆总管行内引流弥补了T管引流和单纯一期缝合胆总管的不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由于F14鼻胃管管径较粗,一方面可将胆汁引流入十二指肠,减轻胆道压力;另一方面,对Oddi's括约肌起支撑作用,避免因水肿而变窄,减少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恢复、降低费用,对合适的病例具有明显的优势[7]。当然,由于增加了手术操作步骤, 手术时间比常规T管引流手术延长l5~30min,但比起T管引流长达2~3周的带管,以及造影、拔管等,鼻胃管引流还是有它明显的优势。

      胆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加鼻胃管内引流成功的关键在于:(1)选择合适的病例:①肝外胆管结石,术中探查(有条件者可行纤维胆道镜检查)无结石残留;② 胆管下端通畅无狭窄;③ 胆道无急性炎症。(2)正确缝合胆总管切口:用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用连续缝合,特别是胆总管内径≤1.0cm时,针距和边距分别为2mm及1.5mm,缝线适当收紧,切口闭合即可,再间断缝合肝十二指肠韧带。(3)可靠的腹腔引流,可以将漏至腹腔的胆汁彻底引出体外,以免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一般选用质地稍软的乳胶管。乳胶材料的组织反应相对大,易包裹形成窦道,即使发生较长时间的胆漏,待窦道形成后,可以通过拔除引流管使窦道闭合痊愈[8]。下列情况为本术式禁忌证:(1)肝内胆管结石者。由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取石时易破碎成泥沙样,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狭窄,术中完全取净肝内胆管结石的比例很小。术后肝残余结石可能排至胆总管引起胆道不全梗阻,造成胆道内压力增加,极易发生胆漏;由于缺乏T管窦道,残余结石无法行术后胆道镜取石而变得束手无策,故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不宜采用此法;(2)已明确胆道残留结石,或不能明确胆道是否残留结石者;(3)胆总管下端狭窄或不通畅者;(4)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总管壁明显慢性炎症者;(5)长期使用激素者;(6)中重度营养不良和恶液质者。

      一期缝合胆总管加鼻胃管内引流,由于无T管长时间引流,胆汁于短时间内流入肠道,有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促进肠内营养吸收;一期缝合可保持胆管内压力,加上鼻胃管的支架作用,使Oddi's括约肌开放,减少炎性粘连的机会[9] ;有效回避了拔T管后胆漏的风险;术后患者心理负担小,利于康复;病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应减轻。所以只要我们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认真探查胆道,有条件者以胆道镜探查,掌握相应的缝合技术,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加鼻胃管引流是可行的,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戴显伟. 肝外胆管结石[M]. 陈孝平主编.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683-684.

      [2] 李强, 姜鹏.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胆汁回输的临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8):631-632.

      [3] 李可为, 施维锦. 拔T管致胆瘘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2,14(3):182-184.

      [4] 汪建初, 丁佑铭, 张训臣. 常规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处理及预防[J].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2):122-123.

      [5] 蔡烈,陈志武, 侯永乐, 等.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临床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04,12(6):388.

      [6] 史海生, 赵国海, 史良会. 胆总管I期缝合术并发胆漏9例临床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1,20(3):203.

      [7] 邢桂滨, 孙兵, 葛欣,等.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与T型管引流法的对比观察[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0,15(10):627.

      [8] 刘朝晖, 侯小龙, 朱智辉, 等.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4,16(3):209-210.

      [9] 陈志勇, 彭翔, 周永辉.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2,19(3):186-187.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肝胆手术后硬膜外腔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