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急性胆囊炎肝功能损害110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19  浏览次数:686次

      作者:赵国强,尹继云,段峰,翟淑华,刘玮

      【关键词】 胆囊炎

      自1992年12月~2005年3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胆囊炎肝功能损害110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处理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100例,男380例,女720例,年龄15~88岁,中位年龄57.6岁。病因:胆囊结石1035例(其中合并胆囊癌13例),胆囊黏膜隆起样病变50例,其他原因15例。胆绞痛发作至入院6h~11天,平均2~8天;体温37℃以下125例,37.1℃~38℃ 592例,38.1℃~39℃ 320例,39.1℃以上63例;血象:WBC正常87例,(10~20)×109/L 920例,>20.1×109/L 93例;经院外消炎及对症处理710例,未治疗390例;入院即明确诊断1021例,延时诊断79例。

      1.2 肝功能检验及处理方法 入院即抽取静脉血化验肝功、生化、血尿常规;检查B超、心电图,必要时作CT,怀疑肝外胆管结石时行胰十二指肠逆行造影以明确诊断。肝功能检查以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浆白蛋白(ALB)正常值为参照。具备手术指征者应立即急诊手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应尽可能地先行保守治疗相应伴随疾病,使基本正常后再行手术。合并心肺疾病需要测定、评估心肺功能,在消炎保肝同时治疗心肺疾患。只要心肺功能耐受手术打击,尽可能及早手术,术后继续保肝消炎,同时治疗伴随疾病,术后第2天、第4天复查肝功。

      2 结果

      本组1100例患者,TBIL升高240例,AST升高650例,ALT升高 980例,ALB降低185例。经保守治疗肝功能好转40例,无明显好转935例,肝功继续下降125例;入院急诊手术285例,延时手术775例,手术共106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2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32例;术后第2天、第4天复查肝功,情况分别为:TBIL下降120例(50.0%)、180例(75.0%),AST下降420例(64.6%)、615例(94.6%),ALT下降510例(52.0%)、970例(99.0%),ALB升高5例(2.7%)、52例(28.1%)。本组无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胆管损伤2例,胃壁损伤1例,术后胆漏2例,心肺功能不全7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3.1 急性胆囊炎肝功能损害病理特点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急腹症,大多数病因是胆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梗阻于壶腹部,少数是胆囊体折叠,颈部扭曲。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胆囊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壁血运障碍,继发细菌感染。其对肝功能损害的途径:一是直接波及肝组织,引起肝细胞功能障碍;二是通过肝外胆管上行引起肝脏感染。吴娟等[1]对15例慢性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在术中距胆囊底0.7cm楔形切取肝细胞病理检查,显示均有间质性肝炎。细菌感染、内毒素对肝功能的影响也有一定作用。王吉耀[2]认为肝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受内毒素刺激后,诱导催生过多的一氧化碳,导致肝功能受损害。临床上于术中所见胆囊急性炎症,周围毗邻脏器亦显急性炎症,尤其是右叶肝脏及肝门组织明显充血水肿,显示胆囊炎症越严重,肝功能损害越明显。

      3.2 肝功能评估 急性胆囊炎引起肝功能损害,其肝功能状况是随胆囊炎症而变化,保肝消炎有效,则肝损害为一过性,很快恢复正常、反则肝功能每况愈下。临床观察肝功能变化首先表现在转氨酶升高,而TBIL升高表示胆囊炎症比较重,炎症波及肝外胆管引起肝外胆管炎。ALB降低出现最晚,多是胆囊炎长期反复发作,消化道症状重,营养不良,是肝功能严重损害的肝功能指标。术后患者肝功能绝大多数快速恢复,以AST、ALT最为明显,恢复较慢的是ALB,部分病例要静滴人体白蛋白,大部分患者仅有转氨酶升高,4项指标全部异常少见,是病情严重的征兆,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肝功能状况拟定妥切治疗方案,预测后果有很重要作用。

      3.3 处理要点 急性胆囊炎症状轻,肝功能损害轻,经适当的保肝消炎治疗后,可能很快恢复正常。大部分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嵌顿所致,保守治疗很难奏效,梗阻不解除炎症不会消退,肝功能也难以恢复正常。临床上保守疗法多应用二联抗生素,常用头孢二代+甲硝唑,炎症重者可应用头孢三代,保肝药物用肌苷、甘利欣、维生素C等,其他应用水、电解质液体疗法以及解痉、镇痛药物等。保守疗法一般≤24h,无效应即手术。胆囊切除术指征为:右上腹痛持续不缓解、体温超过37℃以上,血WBC 12×109/L、右上腹压痛明显或可扪及增大胆囊。转氨酶升高不是手术禁忌证,TBIL升高要排除肝外胆管结石和肿瘤,ALB降低应静滴人体白蛋白,同时对其伴随疾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原则是只要患者条件允许应早期手术[3]。本组病例表明及时尽快去除病灶是恢复肝功能最好的方法,绝大部分患者肝功能指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无由于手术而加重肝功能损害病例。

      【参考文献】

      1 吴娟,夏任品,刘莜衡,等.慢性单纯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13(1):35-37.

      2 王吉耀.现代肿瘤治疗理论与进展.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4-308.

      3 钟志文,郭瑜明,聂伟.结石胆囊炎细菌性肝损害60例的外科治疗.武警医学,2002,13(11):689-690.

      作者单位: 450052 河南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普外科

    ↑上一篇: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与预防
    ↓下一篇:腹腔镜顺逆联合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