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行为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26  浏览次数:691次

      作者:张仲霞,董春玲,于如祥,吴亚楠 作者单位:163712,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医院。

      【关键词】 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自杀

      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反复大量饮酒会导致病人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也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社会功能 [1]。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的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2]。据有关资料记载,精神病病人的自杀率高于一般人群的10倍~30倍[3],在精神科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准确观察或预防精神病病人的自杀行为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就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原因、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求有效的医疗、护理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CCMD2)诊断标准,且此次住院前后伴有自杀行为的病人,其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12例,在同期住院病人中无嗜酒史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3例。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病人年龄20岁~56岁,平均30.12岁;病程为5年~38年,平均17.63年;小学及文盲6例,初中及以上6例。精神分裂症组病人年龄18岁~51岁,平均28.35岁;病程6个月至35年,平均16.37年;小学及文盲8例,初中及以上5例。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的精神症状及自杀行为 表2 两组病人的自杀方式

      3 讨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均属于重性精神病,在住院病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对比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病人发生自杀行为10例,精神分裂症组发生8例,在临床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病人的视幻觉、易激惹、自杀行为出现的例次多于精神分裂症组,而听幻觉、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情绪低落、冲动行为出现例次少于精神分裂症组。无论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还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其自杀行为各有其特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病人的自杀方式以自缢和药物中毒多见,精神分裂症组病人所采取的自杀方式以绳带吊颈、刀割伤、过量服用药物多见。自杀是精神科常见的、严重的意外事故之一,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原因,了解自杀临床特征,找出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掌握自杀预防的要领和实施方法,将自杀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对入院前有自杀行为或企图的病人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点交班,做好安全护理;经常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病人主诉,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因人、因需施护,预防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因为本次调查分析样本少,年龄和病程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05.

      [2]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9.

      [3] 景艳玲,周玉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05.

    ↑上一篇:康复训练联合冲击疗法在脑卒中流涎中的运用
    ↓下一篇:血清C反应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