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群体创伤院内护理急救的配合

    发表时间:2011-09-02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聂鹏,聂国英,李艳红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平顶山 467000

      【关键词】 创伤;急救;护理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种因素导致的急症和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群体事件发生不断增加。我科2005年以来在接诊救治多起群体外伤过程中,重视启动应急预案,呼吁加强创伤急救,转变服务理念,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形成规范化服务[1],缩短就诊转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了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5例(4起),爆炸伤一起43例,均为男性,年龄21~32岁;交通事故伤害两起,其中一起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8~36岁;另一起损伤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2~46岁;这两起交通伤害,司机均为严重胸部损伤合并下肢损伤;群殴伤害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2岁。

      1.2 损伤类型 爆炸伤一起43例,均有皮肤烧灼伤,其中大面积皮肤烧灼伤9例,轻度皮肤烧灼伤26例,合并严重呼吸道灼伤7例,合并骨折1例;交通伤害40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软组织挫裂伤28例,四肢骨折5例,颅脑损伤1例,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四肢骨折3例,腰部损伤1例,肩关节脱位1例;群欧伤害12例中,颅脑损伤5例,四肢骨折1例,颌面部损伤2例,多发软组织损伤4例。

      2 治疗和护理

      2.1 建立绿色生命通道 病人来院后,急诊科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畅通绿色生命通道,按急救护理流程,紧张有序的抢救、护理急危重症病人。主班护士及时上报院领导,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会诊和接收准备;急诊科护士长组织医护人员分组有序的登记、接诊,并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护士迅速为每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1~3条[2]。

      2.2 救护措施 呼吸心跳骤停者迅速给予心肺复苏;呼吸困难者及时开放气道并吸氧;可疑骨折者及时给予临时夹板固定;开放损伤者,直接送清创手术室清创缝合;血气胸者,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颅脑损伤严重者,迅速降颅压的同时明确检查定位,转送手术室或ICU。对于群体煤矸石爆炸伤患者,由于污染严重、伤员多,采取及时分流、清洗、隔离、控制感染等多项措施,多科参与协助的整体救治模式,使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对所有来诊病人汇总登记后,注明转归和去向,一式3份,科室自己存档后再分别上报医务处、护理部各1份。

      3 结果

      95例群体多发伤患者,除1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系颅脑重度损伤合并多发复合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伤患者均治愈出院,且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 体会

      近年来, 创伤和疑难杂症病人逐年增加,且危重伤病人疾病谱广泛,伤情危重凶险,极易失去抢救时机[3],也极易出现纠纷,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救护和采取措施。在急诊科,要服从科主任、护士长统一调配指挥,按急诊管理流程有序接诊。所有医生、护士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明确分工,相互配合,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酌情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的急救措施,争取抢救时机,稳定病人情绪,形成以提高整体护理效益、减少医疗意外为核心的护理过程,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观玉,徐少文主编.急诊护理管理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22.

      [2] 范荣娥,李晓霞.下肢外伤急诊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6768.

      [3] 梁东升.群体创伤院内急救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9):57.

    ↑上一篇:手创伤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效果和卫生经济效益学分析
    ↓下一篇:创伤性截瘫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