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胆结石的发生及治疗概述

    发表时间:2011-05-12  浏览次数:481次

      作者:霍勇军 作者单位:641300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关键词】 胆结石 治疗概述

      胆结石的形成及分类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其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种要素:①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③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黏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较复杂,一般认为是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①胆固醇溶解体系的热力学平衡紊乱;②胆道运动动力学异常;③胆汁中促、抑成核因子动力学失衡。

      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从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胆结石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并常见于40岁以上的肥胖者。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二者的混合物。

      胆结石的治疗

      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及时治疗,一般有非手术及手术。已证明CDCA和UDCA在剂量分别为15mg/(kg·日)和8~13mg/(kg·日)口服时能溶解胆固醇性结石,但对钙化性和色素性结石不起作用[1]。

      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治疗剂量为每日15mg/g,疗程为6~24个月。溶解结石的有效率一般为30%~70%。治疗期间每半年作B超或口服胆囊造影1次,以了解结石的溶解情况。由于此种溶石治疗的药物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不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又必须终生服药,如停药后3个月,胆汁中胆固醇又将重新变为过饱和状态,结石便将复发,据统计3年复发率可达25%,目前此种溶石治疗还有一定的局限。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项日臻成熟的肝胆外科新技术[2],它可以做到取出结石,保留胆囊。施术时无需开腹,只在腹壁上切几个如手指粗细的切口,通过切口向腹内置入腹腔镜和胆道镜[3],然后使用取石匙和取石网,就可干净彻底地取出胆囊内的结石。手术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小。由于是在肉眼直视下取石,无盲区,故取石效果满意。80%的结石行取石术后,一般不再复发,明显优于旧式的胆囊造瘘保胆取石术。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适应证是:①胆囊结石经B超确诊,且有症状;②用口服造影剂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功能正常;③胆囊无恶变或恶变倾向;④无重要脏器损害,身体较好能耐受此手术;⑤B超复查,结石呈进行性增大,增速较快;⑥症状频发,胆绞痛频繁,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面对胆结石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为患者寻求一项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因此,各种方法应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基本原则是凡有条件施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要争取施行这项手术。当然,由于微创技术引进我国时间尚短,还有待更多临床医生学习、掌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微创保胆取石手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切胆取石手术,如果条件不具备,则仍应行胆囊切除术,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必强求一致。但有一点要指出,治疗胆囊结石不再是“一切了之”那么简单的事了,这是现实的新观点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Fromm H,et al.Gallstone dissolution therap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Gastroenterology,1986,Dec,91(6):1560-1567.

      2 张宝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中国内镜杂志,2002,8(7):1-4.

      3 仇方信,王俊英.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138例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1,7(3):91-92.

    ↑上一篇:中国人创伤结局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外救护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