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指/趾止血止痛器治疗指/趾出血55例

    发表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467次

      作者:陈振业 梁祥胜 朱木佳

      广东工业大学医院沙河校区医疗保健室,广东 广州 510500,解放军422医院门诊部,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外科

      【关键词】指/趾创伤;急诊救治;止血

      1 临床资料

      200308/200402用一次性指/趾止血止痛器(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 200410028152.9 )模型制止指/趾出血(含利器伤、挫裂伤、锯伤、挤压伤)55(男39,女16)例,年龄14~52(平均24)岁,操作便利止血快捷,患者均能单手定时横向牵拉弹力指/趾束压环上的自助式减压拉环开放动脉防止缺血坏死,勿须医护人员为其交替捆扎与松绑及频繁清理涌渗血,手术野显露好,在没有注射麻药情况下进行消毒和清创缝合不感疼痛,手术程序简化,省功省时省料.对照组采用压脉带捆扎伤指/趾止血52例,年龄16~61(平均29)岁,男34例,女18例,均须医护人员为其交替捆扎与松绑,医护人员的双手易被血液沾染,操作较为麻烦;采用敷料块直接压迫指/趾伤口止血42例,年龄12~15(平均32)岁,男27例,女15例,医护人员需带防护手套,止血过程较长,消耗敷料块较多,在压迫伤口及双氧水消毒时,患者均感疼痛加剧,致患者昏厥4例,伴发抽搐1例,紧急给氧后症状缓解[1],清创缝合(3针以上)均须先行注射麻药,术中和术后不同程度渗血,手术野显露不良,术后首次换药周期短,敷料上的干结血常与伤口粘在一起,揭开敷料块不易,术后第1,2次换药易出血及疼痛.

      2 讨论

      本技术能快速和有针对性地将弹力指/趾束压环导筒外壁上的弹力指/趾束压环套箍在伤口近心端制止伤指/趾出血,进而可以避免高位束压四肢进行止血所致的健指/趾缺血性损伤;患者可自助减压,免除了医护人员为其交替捆扎与松绑所带来的麻烦及双手易被血液沾染的缺陷;先将弹力指/趾束压环导筒套在伤指/趾上再清洗其他部位血迹,对伤指/趾有防护作用;快速止血可避免或减少滴血污染环境;有效止血可致暂时性缺血性痛觉丧失,手术野显露好,清创消毒不会加剧疼痛,普通清创缝合术勿须注射麻药,手术程序简化,省功省时省料[1,2],还可避免患者麻药过敏;手术结束15~20 min后再去除弹力指/趾束压环,可避免术后渗血浸透敷料,不会缩短2次换药周期,敷料块大多不会粘结在伤口上,换药便捷患者痛苦少.

      【参考文献】

      [1]  陈振业,陶瑾,李兰,等.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1):封3.

      [2]  张宏华.成批伤员院前急救[J].急诊医学,2000;9(5):351.

      [3]   岳茂兴,刘志国,蔺宏伟,等.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救护原则[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8):1327-1329.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下一篇: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