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外科学其他》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0-12-13  浏览次数:446次

      作者:李贵山 徐水养 陶冶 于新民 罗建军 刘建  作者单位: 454100 河南焦作,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骨科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高能量损伤中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常见,脊髓神经损伤是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一期手术内固定,植骨治疗,椎管减压,恢复椎体高度,对患者预后以及预防并发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外手术内固定器械已有10余种,我院根据胸腰椎骨折部分合并脊髓神经损伤采用“AF椎弓根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8~60岁,平均40岁。单纯压缩骨折12例,骨折合并脱位9例,爆裂型骨折7例,合并脊髓损伤9例。损伤椎体:T12 9例,L1 10例,L2 2例。没有神经症状9例,不完全截瘫7例,完全截瘫5例。X线平片示15例不同程度椎体压缩变扁,脊髓腔变窄,2例椎体爆裂粉碎性骨折;21例均为新鲜脊椎骨折。CT扫描见9例骨折块突入椎管脊髓受压,10例骨折突入椎管硬膜囊受压,脊髓无明显受压,无明显神经症状,2例骨折块未突入椎管。术前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评分法分级[1],A级5例,B级5例,C级2例,E级9例。

      1.2 治疗方法 24h内手术12例,7天内手术9例。手术方法:采取“AF椎弓根内固定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全部取俯卧位,胸部及两髂嵴部置软垫,使腹部适当悬空,可减少术中出血。局麻加强化,以骨折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长约12cm,分离棘旁肌,显露小关节突及横突;在伤椎上下相邻的4个椎弓根钻入克氏针4枚,术中拍片证实其方位及深度,按Weinstein解剖定位法确定进钉点,在邻近伤椎上下椎弓根中各拧入1枚椎弓根钉,再进行椎板减压,再复位,安放钉杆后固定,以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术中再次拍片,不足处适当调整,然后于右侧髂后上棘取适当骨量,经过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进行植骨,其中7例行单间隙开窗减压,4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5例行双侧间隙开窗减压,5例伤椎全椎板切除,松解神经根,凸入椎管骨块打入腹侧使其复位,脊髓内血块切开硬膜清除瘀血;常规放置引流24~48h,术后支具固定2~3周。

      1.3 治疗结果 术后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2~28个月,平均9个月。椎体高度均未丢失,按Frankel评分法,D、E级为优良,C级为好转,A级为无效。A级2例,B级4例,C级3例,D级2例,E级10例。其中,优12例,占571%;好转3例,占14.3%;优良好转率为71.4%。

      2 讨论

      2.1 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时机选择 根据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伤后脊髓血流量迅速下降,6h内到最低点,6周后恢复97%[2],继发性脊髓损伤(SCI)主要是脊髓长时间缺血的损害。笔者认为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改善继发损害,于6h内进行手术最为适宜。本组12例于24h内手术恢复效果最佳,达D、E级水平,9例1周内手术。术后通过2~28个月内跟踪随访,优良好转率

      达71.4%。故认为手术时机选择是脊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取得明显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2.2 胸腰椎骨折脱位治疗需解决3个问题[3] (1)减压:将来自椎管前方的致压物彻底解除,为脊髓神经根的恢复创造良好的环境。(2)复位: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纠正椎体的前后移位,恢复脊柱承重功能及小关节解剖关系。(3)固定:强调三柱固定,恢复脊柱的稳定性,AF组椎弓根进入前方椎体的螺钉,贯通了脊柱的三柱,且椎弓根是脊柱骨强度最大的部位,是脊柱前中后三柱的“力核”部分,而AF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椎弓根这个“力核”达到三维固定的目的。

      2.3 AF组椎弓根螺钉的精确植入是关键[4] 进钉点以Weinstein法确定,即腰椎以上关节突外缘为垂线,与横突中轴交点为进钉点,胸椎则以小关节面下缘距关节面中线外侧约3mm处为进针点。进钉方向与矢状面成5°~15°角,(即横切面)一般T1 5°,L1 10°,L2,3 15°,若横切面角过小,螺钉则达不到深度极易

      产生断钉,反之,过大螺钉则突出椎体前缘损伤血管神经。

      2.4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避免了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 椎体压缩骨折,行AF组椎弓根螺钉固定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避免了脊髓神经继发性损害及脊柱的畸形;那么,对于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取髂骨,将髂骨粉碎成颗粒状,经椎弓根植于椎体内。对于爆裂型骨折,可以不用取髂骨,将术中取下伤椎的椎板、棘突等骨质处理后植于椎体内,术后随访,患者伤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

      【参考文献】

      1 夏群,金鸿宾.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定标准的研究进展.中华骨科杂志,1998,3:176.

      2 江毅,杨超.第五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会议纪要.中华骨科杂志,1998,3:188.

      3 张蜀华,宋文慧,田江华,等.143例胸腰椎损伤治疗分析.中华创伤杂志,2002,18(9):521.

      4 范树满,陈正形,昊小山.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中华创伤杂志,2001,17(5):315.

    ↑上一篇:头部外伤后复查CT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严重的腹部损伤97例诊治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