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低分子肝素钠与脉络宁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9  浏览次数:700次

      作者:徐依刚,刘平  作者单位:255300 山东淄博,中石化催化剂齐鲁分公司职工医院

      【摘要】 目的 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并低分子肝素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脉络宁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治疗组)及复方丹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点,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每次5000U,每日2次脐周皮下注射,10天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脉络宁注射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近期疗效好。

      【关键词】 脑梗死,进展性,脉络宁,低分子肝素钠 临床观察

      进展性脑梗死后24~72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加重,3~5天达高峰,个别7~15天仍不稳定,临床治疗也难以逆转其病程,而使病死率、致残率增加,我们应用脉络宁注射液并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近3年来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并排除颅内出血,发病至入院1~72h,共计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1岁,平均59.5岁。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病例诊断标准 该组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点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每次5000U,脐周皮下注射,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250ml中静点,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以及处理相应的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流变学等以及神经评分功能缺损程序(NDS)。

      1.5 疗效判定 按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1]。基本痊愈:NDS减少≥90%;显著进步:NDS减少46%~89%;进步:NDS减少18%~45%;无变化:DNS减少或增加17%;恶化:NDS增加18%以上。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做t检验,计数资料做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1。

      2.2 治疗10天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皮下注射部位紫癜15例,未见其他出血现象及不良反应。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比较注:治疗组前后对比,#P<0.05

      3 讨论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主要是在各种因素参与下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黏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出现坏死区及周围形成缺血半暗带。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有部分血液供应,留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正常脑细胞血流量50ml/100min以上,如果血流量低于18ml/100min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半暗带脑血量介于18~50ml/100min之间)。如果缺血半暗带血流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可逆损伤神经元是脑梗死治疗的关键。进展性脑梗死据文献报道约占所有脑卒中发生的26%~43%,主要发病机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同时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机制,使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与红细胞一起形成牢固的血栓,最终使动脉管腔狭窄,狭窄的血管腔又使血流缓慢,甚至停滞,使已形成的血栓向近心端发展延长,加重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梗死区逐渐扩大,临床上表现为神经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因此,抑制血栓的蔓延,抢救半暗带是防止脑梗死进一步扩大、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好转,是改善进展性脑梗死预后的关键。血流变学紊乱是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血粘度增高时脑血流量下降二者呈反比。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玄参、牛膝等中药制成的复方静脉滴注剂。具有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改善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清除自由基、提高组织和器官抗缺血缺氧能力,同时增加血流量,并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扩张脑血管外围血管和冠状动脉等作用。低分子肝素钠可抑制凝血因子活性[2],有以下优点:(1)抗FXa/FⅡa比值大,因此APTT延长不明显,出血不良反应减少;(2)可使血小板凝聚力降低;(3)使血管壁的血小板第Ⅳ因子游离减少,半衰期可延长2倍,生物利用度增加。尤其是抑制血凝过程的中枢环节Xa因子,具有抗凝、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皮下注射利用率高。本品抗Xa/APTT活性比肝素大,极少增加出血倾向,治疗剂量一般不引起严重出血。

      早期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高凝状态,迅速溶解微血栓,抑制血栓扩展,降低血栓扩大几率和进一步血管阻塞,预防再次血栓形成[3]。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侧支循环,促进血管再通,利于缺血半暗带供血而起到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我们应用脉络宁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钠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治疗,与对照组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病情进展得到逆转,明显改善预后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2 黄寿吾.抗凝治疗及其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9):925.

      3 颜剑芬.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80例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02,4(6):701-702.

    ↑上一篇:高血压并脑出血急性期体温与预后分析
    ↓下一篇:多巴胺/乙酰胆碱动态平衡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