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血液灌流中抗凝问题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8-30  浏览次数:965次

      作者:刘红艳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摘要】研究血液灌流中抗凝问题,70例血液灌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肝素作为抗凝剂,实验组采用较高浓度的肝素盐水处理灌流器,结合在血液灌流开始半小时内,间断快速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而减少体内肝素用量的方法;对照组则常规抗凝处理灌流器,观察两组灌流器及管路的凝血状态及并发症,两组结果具显著性差异(P<0.01),总结出实验组抗凝方法具有显著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液灌流;肝素盐水

      血液灌流是抢救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液灌流需在体外建立闭合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凝固,其抗凝问题是血液灌流成败的关键。我们收集了2005~2007年来我院实施的血液灌流患者70例,对抗凝问题进行改进研究,临床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5~45岁,体重50~72kg,中度中毒28例,重度中毒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3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例,安眠药中毒10例,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中毒10例;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48岁,体重54~76kg,中度中毒20例,重度中毒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5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8例,安眠药中毒4例,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中毒5例。

      1.2 监测

      血液灌流过程中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3 血液灌流及抗凝方法

      采用廊坊市爱尔血液净化器材厂生产的灌流器,内装日本产活性炭200g,血流速度开始半小时内200mL/min,半小时后增至250mL/min,灌流3h。

      1.3.1 实验组

      以生理盐水500mL+肝素100mg冲洗灌流器及血液管道,并浸泡20min后弃肝素盐水,以250mL生理盐水冲洗备用。体内肝素首次1mg/kg,以后每半小时追加4mg,灌流结束前半小时停用肝素。血液灌流开始30min内每10分钟用生理盐水250mL快速冲洗动脉血路。

      1.3.2 对照组

      以生理盐水500mL+肝素50mg冲洗灌流器及血液管路,并浸泡20min后弃肝素盐水,以生理盐水250mL冲洗备用。体内首次肝素1mg/kg,以后每半小时追加5mg,灌流结束前30min停用肝素。

      1.4 出血并发症的判断

      1.4.1 轻微出血

      表现为牙龈出血、穿刺部位渗血,出血量在2mL以内。

      1.4.2 中度出血

      表现为穿刺部位渗血、伤口处渗血、皮下血肿,出血量3~20mL。

      1.4.3 重度出血

      大面积皮下血肿致血压下降、脑出血、消化道出血。

      2 结果

      实验组血液灌流37例,1例出现灌流器凝血,发生率2.41%,1例出现轻微出血,发生率2.41%。对照组血液灌流33例,10例因凝血更换灌流器,发生率35.5%,其中8例凝血发生于血液灌流开始半小时内,8例出现出血并发症,3例为轻微出血,5例为中度出血,5例中度出血者均为换灌流器者。两组灌流器凝血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生重度出血。

      3 讨论

      肝素是目前较理想的体外循环抗凝剂,但同时引起体内凝血障碍,出血发生率与剂量有关,一般为10%[1],本文出血并发症多发生在更换灌流器者,我们采用较高浓度肝素盐水预冲灌流器,结合快速生理盐水冲洗,达到了良好的体外抗凝作用,减少了体内肝素用量,使灌流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高比表面积的颗粒无机吸附剂。其比表面积在1000m2/g以上[2]。针对灌流器凝血发生率高的问题,利用炭具很强吸附作用的特性,我们采用较高浓度的肝素盐水浸泡灌流器,加强局部抗凝作用,基本解决了灌流器凝血问题。恒定的高血流量阻止了血浆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膜上的聚集,从而可阻遏血栓形成过程的触发[3]。灌流器凝血多发生于开始半小时内,此时血流速度较慢,血液有形成分易在炭粒上聚集,触发凝血过程,我们采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灌流器,阻止了血小板等的聚集,使灌流器凝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采用的血液灌流抗凝方法,明显降低灌流器凝血发生率及灌流出血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方法,是否可进一步减少体内肝素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殿宽,高凤桐.内科急重症的抢救[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81

      [2]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74

      [3]Caruana RJ,Raja RM,Bush JJ,et al.Heparin free dialysis:comparative data and results in high risk patients[J].Kidney Int,1987,31:1351

    ↑上一篇:CT导引下肾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及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