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中青年脑梗死86例致病因素及临床特点

    发表时间:2011-12-21  浏览次数:578次

      作者:徐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盐城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以唤起该组人群对脑梗死防治意识。方法:对86例中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6例脑梗死的中青年人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变化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青年人脑梗死患者对该组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行为,针对脑梗死的发病机理,积极预防其原发病,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 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rder to arouse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cases of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 68 out of 86 cases of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been cured, 17 cases improved. One case has stayed unchanged and deaths.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carry out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group, and to improve the life style. In this way,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be reduced by early prevention of their primary disease in view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Middle-aged and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Dangerous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脑血管病是我国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在原来基础较高水平上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余,每年新发病约以200万左右的速度上升,其中脑血栓患者占约56.5~75%[1]。而中青年(16~45岁)脑梗死患者逐渐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86年1月到2008年1月间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8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6例患者均经脑CT或MRI扫描确诊。其中男50例,女36例,16~30岁30例,31~45岁56例,全部均为初次发病,病前有吸烟史58例,饮酒史45例,有吃夜宵习惯25例,安静情况下发病60例,激动或用力情况发病26例。脑病梗死前高血压中年人41例,青年(16~30岁)人10例,糖尿病中年人32例,青年人4例;心脏病中年人35例,青年人5例;高血脂中年人40例,青年人6例。肢体瘫痪64例,语言障碍31例,偏身感觉障碍20例,中枢性舌面瘫9例,意识障碍4例,癫痫样发作13例,视物模糊2例,肌力正常22例。脑CT或MRI显示多发性梗死37例,基底节区13例,放射冠区10例,内囊5例,外囊3例,丘脑4例,顶叶颞顶叶各4例,颞枕叶、枕叶脑干各1例,未见异常3例。86例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正常30例,异常者56例,其中缺血性改变20例,心率失常36例,血脂检查,血脂异常增高42例,其中胆固醇增高13例,甘油三脂增高24例,二者均增高5例,高密度脂蛋白减低5例,载脂蛋白A减低10例,低密度脂蛋白增高8例,载脂蛋白B增高7例。血糖增高40例,其中5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本组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给于抗凝,改善脑循环,活血化瘀,控制血压,降低血糖,调节血脂,部分给于脱水及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治疗结果,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变化1例,无死亡病例。

      2 讨 论

      2.1 中青年脑梗死致病因素

      高血压:目前无论是老年还是中青年患者高血压疾病已被公认是脑梗死首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长期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增厚,脑血管硬化。血压持续增高可引起血管壁机械性损伤,胶原纤维暴露伴随二磷酸腺苷(ADP)浓度升高,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血小板大量聚集,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于微循环中激活补体,释放超氧自由基等,可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使前列腺素生成减少,而血小板释放血栓素A2(TXA2)增加,导致脑血管收缩,脑血栓形成。文献报道[2],脑梗死发生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呈直线关系。本组51例高血压病中无论是16~30岁青年组,还是31~45岁中年组中,高血压病是脑梗死的首要因素。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对预防中青年脑梗死发生是非常重要。对中青年进行高血压的普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高血压。对于已经确定有高血压的患者,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早期预防积极降糖、降脂、减肥等综合治疗,预防高血压引起脑梗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物质基础[3],高血糖引起微血管弥漫性或局限性基底膜增厚,进而阻塞血管腔,高血脂加重大动脉存在的硬化病变,由于病变广泛,累及大中小血管,且发展迅速,导致远端小血管营养障碍,管壁变性、坏死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多部位脑梗死。另外糖尿病人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低下,血液粘度进一步提高,发生血栓的倾向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它的减少使其在体内消除胆固醇的能力下降,引起胆固醇积聚和血管病变形成[3],说明脑梗死的发生除了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外,还与糖尿病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严重受损,局部脑血管血流缓慢以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本组36例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长,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发病率有所增加。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改善高血脂等综合措施,对预防减少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高脂血症:文献报道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显著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载脂蛋白A(APOA)/APOB比值显著降低,LDL-C/HDC-C比值显著升高,均是诱发脑血栓形成显著危险因素[1],脂质代谢异常,常伴有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变学异常,使血液向浓、粘、凝、聚方向发展,由于血液流动性和变异性降低,导致微循环障碍发生,及血栓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盐城地区中青年人夜生活增多,睡前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造成该地区脑梗塞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组42例高脂血症,25例常有夜宵的不良习惯。因此,高脂血症是中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心脏病变:无论何种心脏病变,都常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从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外周血管血流缓慢,循环血量下降,使得脑血流变慢,脑血容量不足,诱发脑血栓形成,脑组织供血供氧严重缺乏,是造成脑梗死的最基本的病理基础。心房纤颤伴左房内血液瘀滞,左心房肌失去收缩力进而产生附壁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即有可能导致栓塞性脑梗死,心电图异常本组56例,青年人风心病偏多,中年人冠心病偏多。因此心脏病特别是风心病冠心病是中青年脑梗死又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吸烟与脑梗死关系密切[4]。大量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粘度及血管壁损伤,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减少脑血流量,促发脑梗死。长期慢性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引起高血压性动脉硬化。过量饮酒或酒精中毒可增加红细胞比积和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柔韧性,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从而使脑局部血流量减少。严重饮酒可引起血小板功能和活性异常,本组病前吸烟58例,饮酒45例,因此吸烟饮酒为中年青人脑梗死促发因素。

      精神因素:现代生活中,节奏快,竞争强,压力大,加上噪音污染,容易导致失眠、多梦、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使脑血管收缩舒张失去平衡,导致脑血管痉挛及压力升高,成为中青年人发生脑梗死促发因素。

      2.2 青年人脑梗死临床特点:根据本组资料及文献复习,中青年脑梗死有如下特点: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30~45岁居多;超过半数有烟酒嗜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中青年人脑梗死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而心脏病,脑外伤、妊娠感染、过量吸烟饮酒、精神紧张为脑梗死不可忽视因素;全部病例为首发,临床表现肢体瘫痪者居多;脑CT或MRI中青年脑梗死为多发性脑梗死居多,单发性以基底节区居多;中青年脑梗死常规治疗,联合用药可收到较好效果,表明中青年人脑梗死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李茂文,邓建. 脑血栓患者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A、B的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8,5(3):162-164.

      [2]覃春光,刘开福.急性脑血管病2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3):182.

      [3]张均.老年糖尿病性脑梗塞临床分析[J].综合临床医学,1997,13(3):233.

      [4]严田锋,郑兴荣,胡中泉,等.中青年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2):201-202.

    ↑上一篇:书面告知沟通与口头告知沟通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研究
    ↓下一篇:经岛叶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策略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