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长期服用双膦酸盐与非典型性骨折相关性的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20  浏览次数:1487次

    骨质疏松是当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最普遍问题之一,骨密度的降低,脆性的增加,加大了骨折的风险。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中国每年大约40%的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1 ]。研究发现双膦酸盐具有治疗骨质疏松、抗骨折的作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患者及绝经女性首选的治疗方法[2]。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酸盐药物更新换代极快,应用范围及剂量逐渐增多,双膦酸盐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逐渐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过量或持续应用膦酸盐,可抑制骨骼改建、增加骨骼微小破坏的积累,逐渐增加骨骼脆性[3]。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间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且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患者55例,对其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与非典型骨折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间前来就诊的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且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患者55例,年龄67~72岁,男29例,女2 6例,均患有骨质疏松症,应用双膦酸盐治疗超过3年。55例患者中19例因摔倒发生股骨骨折,13例发生肱骨骨折,6例发生骨盆骨折,17例发生胫骨骨折。其中35例吸烟超过20年,21 例饮酒10年。

    1.2 方法:对55例患者中37例实施了手术治疗,18例患者行石膏固定等其他治疗方法,经临床治疗和功能锻炼后,5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对55例患者实施电话随访,其中35例继续服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13例选用中医治疗,7例选用雌激素代替疗法等其他药物治疗。在35例继续服用双膦酸盐的患者中,20例再次发生非典型性骨折,其中62~65岁4例,66~69岁6例,70~73岁10例,服用其他药物治疗的20例患者中,5例发生非典型性骨折,其中66~69岁2例,70~73岁3例。

    2结果

    对55例患者电话随访发现,62~65岁的患者中发生骨折率为7.3%,66~69岁的患者中发生骨折率为14.5%,70~73岁的患者中发生骨折率为23.6%。长期服用双膦酸盐对患者骨折的影响分析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与骨骼的脆性增加、钙盐减少、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而长期服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患者,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比率为 57%,而应用其他方法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患者,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比率为25%,研究发现长期给予双膦酸盐可导致患者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4]。世界各地均有长期口服低剂量的双膦酸盐可导致患者非典型性骨折的报道[5],Vit D缺乏和伴有甲亢等疾病时,可以增加骨骼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几率,这些骨折存在典型的骨骼改建[5],长期应用双膦酸盐的患者中出现非典型骨折,同时在Vit D充足而骨质减少的情况下出现的骨骼改建抑制,提示非典型性骨折可能与长期口服双膦酸盐有关[6]。 研究表明长期口服双膦酸盐导致的非典型性骨折,通常发生在用药7年后[8], 这些患者通常会出现大腿及腹股沟处疼痛等前驱症状。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若X线片结果正常,应该进一步采用核素骨扫描或MRI进行检查。一旦患者确诊了骨折,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双膦酸盐导致非典型性骨折的机制尚不清楚。他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凋亡,阻碍骨骼信号传导,间接抑制成骨细胞活动,从而抑制骨质沉积和骨骼生理重塑[9]。此外,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能抑制甲羟戊酸合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形成因子分泌等途径实现对血管形成的抑制[10]。当血管形成受阻,势必影响骨骼的重塑过程,使骨骼脆性增加,最终导致非典型性骨折的发生。 目前,双膦酸盐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药物,又是导致患者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大多数非典型骨折源于骨质疏松[11]。笔者仍然支持口服双膦酸盐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但在临床实践中要坚持个体化治疗方针。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要限制口服双膦酸盐的剂量,或在口服5年内,重新评估其应用价值。此外,可以通过适当口服刺激骨骼形成的药物对抗双膦酸盐对骨骼改建的抑制[12],目前对这类药物物的应用,尚未明确的指导原则。  总之,随着国内外对双膦酸盐相关性骨折的报道的增多,已经引起了临床医生对发生非典型骨折的重视与思考。本文就双膦酸盐导致患者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病例分析中,没有考虑患者其他疾病等因素对骨折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囿于没有动物实验及明确的生物学指标的限制,仅作为一种非典型骨折的特殊状况。    

    4参考文献

    [1]Johnell O,Kanis JA. An estimate of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disabi lity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s [J]. Osteoporos Int,2006,17(12): 1726.

    [2]Watts NB,Bilezikian JP,Camacho PM,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 al Endocrinologists Medical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diagnosis a nd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 Endocr Pract,2010,16(Supp3):1 .

    [3]Burr DB .Targeted and non targeted remodeling [J] .Bone,2002,30:2.

    [4]Prieto-Alhambra D,Pagès-Castellà A,Wallace G,et al. Predictors of fra cture while on treatment with oral bisphosphonate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 udy [J]. J Bone Miner Res,2014,29(1):268.

    [5]Cakmak S,Mahiro?ullar? M,Keklik?i K,et al. Bilateral low-energy sequent i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patients on long-term bisphosphonate therapy [J ]. 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3,47(3):162.

    [6]Breuil V,Roux CH,Testa J,et al. Outcome of osteoporotic pelvic frac-tur es:An underestimated severity. Survey of 60 cases Joint [J]. Bone Spine,2008,7 5(5):585.

    [7]Goh SK,Yang KY,Koh JS,et al. Subtrochanteric insufficiency fractures in patients onalendronate therapy: a caution [J]. J Bone Joint Surg Br,2007,89(3 ):349.

    [8]Shane E,Burr D,Ebeling PR,et al.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Atypical subtrochanteric and diaphyseal femoral fractures: 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J]. J Bone Miner Res,2010,25(11):2267.

    [9]Vescovi P,Merigo E,Meleti M,et al,Bisphosphonates-related osteonecr- os is of the jaw:a concis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port of a single-centre e xperience with 151 patients [J]. J oral Pathol Med,2012,41(3):214.

    [10]Stresing V,Fouvnier PG,B allahcene A,et al. Nitrogen-containing bisph -osphonates can inhibit angiogenesis in vivo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 [J]. Bone,2011,48(2):259.

    [11]Bo Abrahamsen,Eiken P,Eastell R. Subtrochanteric and diaphyseal femur fracture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lendronate:a register-based national cohort study [J]. J Bone Miner Res,2009,24:1095.

    [12]Reina AV,Nicola N,Kathryn D et al. Bone turnover in bone biopsies of p atients with low-energy cortical fractures receiving bisphosphonates: a case ser ies [J]. Calcif Tissue Int,2009,85:37.

    [收稿日期:2013-11-24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观察
    ↓下一篇:转化生长因子β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