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双排螺旋CT扫描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4-09-17  浏览次数:1077次

    跟骨骨折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尤其多发于中年男性。造成跟骨骨折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有车祸、遭受撞击及高处坠落,常伴随有盆骨骨折及脊椎骨折。随着CT技术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由于其具有任意角度重建及扫描层薄的特性,在跟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48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一年以来收治的48例跟骨骨折患者,男39例,女9例,年龄(14~69)岁,平均(41.5±27.5)岁;受伤原因:26例车祸,19例撞击,3例高处坠落;受伤部位:22例左跟骨骨折,19例右跟骨骨折,7例双跟骨骨折。所有患者的足跟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肿胀。

    1.2诊断方法:使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扫描,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扫描方法,跟骨轴方位扫描19次,冠桩扫描11次,二维重建3次。将扫描层的厚度及层距均设定为5 mm,采用120 kV、100 mA,骨、软组织窗宽分别为1 500 HU、400 HU;骨、软组织窗位分别为500 HU、60 HU。

    扫描方法:检查轴位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扫描线垂直于跟骨短轴,扫描从跟骰关节开始,终止于跟距关节后方;检查冠状时,患者坐于检查床上,屈髋屈膝,使大腿与小腿之间形成直角,双足放于纵向平行线上,足趾屈成15°,从跟骰关节开始扫描,终止于跟距关节后方;对患者双足扫描时,患者坐于检查床上,进行正位定位片,从踝关节下缘开始扫描。

    2结果

    通过双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骨折线的数目、走向;骨折片的大小、移动、形态及转动情况,其CT表现与后期手术表现相一致。其中26例粉碎性骨折,14例单纯性骨折,8例患者跟骨前骨折和前关节面骨折可见骨折线,骨片分离。根据Sanders分型将其分为四类:Ⅰ型13例,Ⅱ型21例,Ⅲ型11例,Ⅳ型3例。

    根据CT扫描情况,采取相应治疗,23例采用保守治疗,25例采用手术治疗,CT扫描结果与手术表现完全一致。

    3讨论

    跟骨(Heel Bone)是七块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下部,构成脚后跟,又称之为脚后跟骨。其形态为不规则形,是六面体样,邻近有四块骨质与其形成关节面,在其上方有前距、中距及后距三部分,与距骨的前、中、后关节面的相关关节组成距下关节,进而形成足弓。在所有的足部及踝部外伤中,跟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据相关数据统计,约占骨科骨折的2%左右[2],并且多发于中青年男性。造成跟骨骨折的原因一般为暴力撞击或者高处坠落等。跟骨骨折的类型较多,同时情况较为复杂,导致骨折后期的治疗结果很难做出明确估计[3]。

    在传统的X线检查中,若遇上复杂的跟骨结构,往往不能够准确的了解骨折情况,尤其是跟骨关节的骨折情况,不能够充分的将其展示在医生的面前;加上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极易让患者不配合相关检查,进而影响摄片的质量,最终不能够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而采用双排螺旋CT可解决扫描质量,其扫描为常规横断面,可显示骨折碎片部位、数目及范围,根据定位影像基本可满足日常临床检查的需要,尤其对跟骨关节内的骨折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4-5]。另外,螺旋CT的扫描速度较快,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扫描过程,这与传统X线扫描相比,可减少由于体位而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结合定位影像及图像的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中跟骨骨折的分型常用Sanders分型,根据CT扫描结果,将其分为四类。在本次研究中,48例患者的分类情况:Ⅰ型13例,Ⅱ型21例,Ⅲ型11例,Ⅳ型3例,同时,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相一致。

    另外,对于跟骨骨折患者中需要切开内固定进行复位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治疗,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若不及时进行骨折处理,或者临床治疗方案不恰当,极易导致患者跟骨周围脂肪的萎缩,影响关节活动,严重的丧失跟骨功能[6]。为此,CT扫描结果对手术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信息,对设计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结果有着重要意义,可成为跟骨骨折患者的最佳检查方法。

    4参考文献

    [1]张利民.螺旋CT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1,17(10):1401.

    [2]俞冠民,王伟伟,祝莹,等.跟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综合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8):1154.

    [3]周鹏.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1):47.

    [4]陈香卫,李鑫欣,宋修恩,等.跟骨骨折的螺旋CT 诊断与临床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2,20(11):377.

    [5]冉勇.16排螺旋CT在骨盆骨折中的运用[J].吉林医学.2013,34(20):4003.

    [6]袁涛,林久灶.多排螺旋CT在踝关节复杂骨折分型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516.

    [收稿日期:2013-11-11编校:陈伟/郑英善]

    ↑上一篇:双侧穿刺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MRI成像在膝关节损伤不完全性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