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新方法

    发表时间:2014-06-11  浏览次数:795次

    1952年Aubaniac '首先推荐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此法不受药物浓度及快速输液限制而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要的操作之一。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操作不当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对75例患者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0例患者中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龄20一92岁,平均(55.2士17.6)岁;患者均在ICL?治疗并行锁丹下静脉穿刺置管,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75例1.2穿刺方法:首选右侧径路改良组选取锁骨下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点处,位于动脉搏动点靠内侧1 cm与锁骨中点下方1 cm交叉点为穿刺点;矮胖体型者穿刺点在动脉搏动点靠内侧1 cm与锁骨中点下方2 cm交叉处传统组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约1 cm,再偏外侧25px处穿刺方一向均为胸骨上窝与甲状软骨之间区域。局麻后进针,尽量紧贴锁骨下方与肋骨之间走行,负压抽回血后置人导丝,退出穿刺针,扩张皮下组织后置人中心静脉导管12一15 cm,局部固定。

    1.3结果:改良组75例中有73例1次穿刺成功(97.33 % ) ,2例2次穿刺成功,总穿刺成功率7 00%;且无一例穿刺并发症发生。传统组75例中有65例1次穿刺成功(86.67% ) ,5例2次穿刺成功,总穿刺成功率93.330'/0 ; 5例穿刺失败,6例出现误穿动脉,并发症发生率8.0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Z=5.80 , P< 0.05 ),总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才=4.34, P>0.05 ),井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扩=4.34 , P< 0.05 ) 。

    2讨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测定中心静脉压(CVP)、长期肠外营养、肾脏替代治疗、心肺复苏、外周静脉置管困难及通过X线下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幼。深静脉置

    管,尤其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因其穿刺成功后导管易于固定、患者感觉舒服、且便于换药及护理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F,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是正确选择穿刺

    点与进针方向,但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定位一直没有明确的解剖标志一般来说,穿刺点有多种定位选择方法,如在锁骨中外i/3、锁骨中点、锁骨中内1 /3 ,锁骨中点偏外1 cm,锁骨中点偏内1 cm、锁骨下方1一2 cm处,还有人提出两点定位法7。锁骨下静脉和动脉距离近、伴行途径长,相比其他方法误穿动脉的机会较大,特别是对穿刺部位局部血管解剖不熟悉的情况下有误人动脉的可能,误人动脉时回血压力较大,有搏动性自动回血,尤其是置人大口径中心静脉导管时出现这种情况就尤其危险,发生率约为0.1%一0.8%' }。但需注意,选择点位于动脉搏动点靠内侧时应避免距离过大,否则穿刺导管可能会误人颈内静脉,由于误人的导管在颈内静脉中逆皿流方同.C}P相对恒定,虽不影响一般输液要求,但不能真实反映C }-P的变化,_本院所采用的改良穿刺术穿刺点选取在可触及锁骨厂动脉搏动点靠内侧1 c.m与锁骨中点下方1 cm交叉处,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同时由于穿刺时避开了动脉,完全可以避免误穿动脉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Czarnik T,Gawda R,Perkowski T .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 is an easy and safe method of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eve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analysis of 370 attempts . Anesthesiology , 2009年 111卷

    [2] 张远征,满百成,问肃生 . 9号穿刺针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紧急临时心脏起搏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01年 13卷

    [3] 孟宪国 . 两点定位法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675例分析 . 中国误诊学杂志 , 2009年 9卷

    [4] Schummer W,Schummer C,Rose N .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and malpositions of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s by experienced operators:a prospective study of 1794 catheteriza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 2007年 33卷

    [5] 方雅 . 严重创伤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10年 17卷

    [6] Aubaniac R . Subclavian intravenous injection;advantages and technic . Presse Medicale , 1952年 60卷

    [7] 唐广宁,梁彦平,王昌明 .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原因分析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02年 14卷

    [8] McGee DC,Gould MK .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3年 348卷

    [9] Reuber M,Dunkley LA,Turton EP . Stroke after internal jugular venous cannulation . 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 , 2002年 105卷

    ↑上一篇: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安全性影响的对照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