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社区人群骨质疏松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4-03-12  浏览次数:683次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其可以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使得骨折危险度增加。骨质疏松症多发病于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大患病率上升[1]。随着人民生活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老龄化人口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2-3]。同时当前我国多数社区人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了解得不多,在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行为习惯[4]。笔者具体探讨了社区人群骨质疏松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调查与骨密度检查的社区居民600例。入选标准:居住社区时间≥2个月;年龄18~70岁;居民知情同意,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者。其中男260例,女34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9岁,平均(48.52±2.1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0例,初中140例,高中300例,大学及以上100例。已婚510例,单身90例;体重42.3~98.6 kg,平均(67.85±10.82)kg;身高142~193 cm,平均(165.97±7.05)cm。

    1.2骨密度检查:选择Delphi-W型双能X线吸收仪进行检查,所有腰椎骨密度检测操作由笔者操作完成,T分值≤-2.5为骨质疏松症。

    1.3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文化程度、精神状态、婚姻状态、经济状况、生活行为、家庭状况等组成,女性还包括初潮年龄及绝经年龄。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9.0软件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2结果2.1发病率调查:经过调查与检查,社区人群中发生骨质疏松70例,发生率为11.7%,其中男25例,女45例。

    2结果

    2.1发病率调查:经过调查与检查,社区人群中发生骨质疏松70例,发生率为11.7%,其中男25例,女45例。

    2.2发病因素分析:把相关调查内容都引入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家族病史、每天日光照射时间、生活压力状态与文化程度是导致社区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1。

    3讨论

    社区人口问题中,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公共健康问题,其可以导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和年龄增加而引起的骨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多发生于老年人。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是依据骨密度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检查,社区人群中发生骨质疏松70例,发生率为11.7%,其中男25例,女45例。当前在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中,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多数为环境与遗传因素。本组资料中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病史、每天日光照射时间、生活压力状态与文化程度是导致社区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对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影响,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对骨质疏松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其经济状况也相对较好,从而多能进行主动预防。而适宜的日照可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促进皮肤合成Vit D,从而参与骨代谢过程,延缓骨质的丢失。遗传在骨量和骨强度的获得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明确。心理调适能力强比较的社区人群,能较好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5]。在预防与治疗中,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根据社区人员的年龄来选择其最需要的知识面,纠正并尽可能地告知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并指导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科学合理安排平衡膳食;可采取成立骨质疏松患者俱乐部的方式,给患者提供必要、有效、正确和可行的防治措施。总之,社区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要积极根据发病原因加强预防与治疗。

    4参考文献

    [1]吴雪,张岩,耿笑微.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预防知识、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981.

    [2]杨爱萍,王君俏,刘邦忠.市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6):72.

    [3]沈薇,谢夏君,储珏.40~65岁妇女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274.

    [4]王建,王斌,糜漫天.重庆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150.

    [5]宋开通,董润芬.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04,8(19):114.

    ↑上一篇: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下一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成因探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