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电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疼痛30例

    发表时间:2012-08-28  浏览次数:551次

      作者:马海燕,刘晓青,叶筱钢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010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疼痛 电针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我院采用电针结合下肢功能锻炼器康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骨伤科住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患者62例。分为电针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5~80岁,平均77.0岁;病程7~14天,平均9.8天;其中EvansⅡ型9例,Ⅲ型15例,Ⅳ型6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对照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66~82岁,平均75.5岁;病程6~14天,平均9.3天;其中EvansⅡ型8例,Ⅲ型18例,Ⅳ型6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电针组:取穴:居髎、环跳、殷门、梁丘、犊鼻、局部阿是穴。局部阿是穴是局部压痛点。操作:动力髋内固定术后3天,患者取患侧卧位,针刺以上穴位,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每次选用上述穴位,采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G68052),疏密波,频率为5Hz,刺激强度以患者局部有麻胀感或肌肉产生微小颤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度。每次治疗20min,1天1次。电计治疗结束5min后使用下肢功能锻炼器康复锻炼,1天1次,治疗2周。 对照组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后3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次75mg,1天1次。服药后2小时使用下肢功能锻炼器康复锻炼,1天1次,治疗2周。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运用Melzack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疼痛程度评分。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度疼痛。

      3.2 结 果 治疗2周后电针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4例,其中2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甚为重要。许多老年患者为了避免早期康复锻炼过程中的疼痛,依赖消炎止痛类药物。中医认为,手术后多因气机阻滞,血液瘀阻,气滞血瘀,阻于经脉,“不通则痛”。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为气血运行的通路。针刺可疏通经络,激发经气,活血止痛。研究表明[1],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电针则加强了这种作用 。通过毫针刺激相关腧穴,通过神经传导,抑制痛觉中枢,提高机体的痛阈,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而发挥镇痛效应 [2,3] 。对居髎、环跳、殷门穴加以电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对膝关节周围穴位如梁丘、犊鼻穴加以电刺激,可提高痛阈,达到镇痛的目的。电针能使肌肉一收一舒,起到泵的作用,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经气运行,有利于渗出液的吸收和关节面软骨的修复[4]。临床常在手足阳经的腧穴经针刺或灸法治疗肌肉关节疼痛,配合损伤部位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效果较为明显[5]。本组结果显示,电针治疗止痛效果优于药物对照组,并且未见胃肠道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闰丽萍,马骋,李于栋,等.针刺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针灸,2004,24(12):864.

      [2] 何永淮,胡栋,忻志平,等.电针疗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随机对照[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30.

      [3] 郭纪涛,陈永强.电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8,40(10):121123.

      [4] 周景辉,吴耀持,张峻峰,等.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24(13):4694.

      [5] 赵百孝.从腧穴的主治特点谈五腧穴原理[J].中国针灸,2004,24(6):417419.

    ↑上一篇:经皮球囊扩张法治疗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骨折
    ↓下一篇:小针刀加局注治疗弹响指1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