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6  浏览次数:569次

      作者:陈武杰,林妙君,陈秀玲,刘朝科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当归注射液肌肉注射配合针刺运动疗法。2个疗程后(共治疗20次)评定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27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关节周围炎,针灸疗法,肩关节/针灸效应; 穴,阳陵泉; 阿是穴

      近年来,我科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12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45~70岁;病程1个月~1年;右侧肩周炎64例,左侧肩周炎56例;轻度疼痛26例,中度74例,重度20例。按首次就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肩周炎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肩部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侧卧于患侧;②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上举、外展、后伸、内旋为明显;③肩前、肩峰处有压痛;④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颈椎病、冠心病等肩外疾病引起肩痛者;③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结核、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肱骨外髁颈骨折等肩内疾病引起肩痛者;④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炎、肩-手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疾病引起肩痛者;⑤患有严重心、肺、肾等疾病及精神病、糖尿病者;⑥不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运动疗法 取穴:主穴选健侧条口透承山,双侧阳陵泉,患侧的肩髃透极泉、肩前、肩贞、臂臑、肩井、阿是穴、合谷。配穴: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曲池、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针具:使用华佗牌0.30mm×50mm毫针,穴位透刺用0.30mm×75mm毫针。操作:患者取端坐位,选穴部位皮肤用体积分数为75%酒精常规消毒后,先针阳陵泉,平补平泻手法,令针感逐渐沿足少阳胆经循膝、髀枢、侧腹走胁肋、肩等处。然后从条口进针透承山,强刺激、边捻转边让患者做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变快,做患肢的前屈、外展、内收、后伸、上举、内旋、外旋、环转等动作约10min。再针上肢远端穴位如合谷、外关、后溪、曲池等穴,均略向上斜刺,使针感可扩散至上臂、肩等处。最后针肩髃透极泉、肩前、肩贞、臂臑、肩井、阿是穴,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手指扩散,留针20min后取出肩部、上肢及阳陵泉穴的针,同时再强刺激捻转条口透承山,令患者继续活动肩关节10min后出针。

      2.1.2 穴位注射 每次针刺运动疗法后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取穴:阳陵泉(左右交替使用)、阿是穴(肩部最明显压痛点)。药物:当归注射液2mL。操作:患者端坐位,注射穴位处常规消毒后,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mL当归注射液,以7号针头紧贴皮肤刺入所选穴位,回抽无回血,患者有酸胀感时,缓慢将药液推入所选穴位,每穴各lmL,使针感达患肢肩部,有时可放射至手指。

      2.1.3 功能锻炼 嘱患者每日做肩部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法、背后拉手法、上臂摆动法、双手托天法等,每次运动10~30 min不等。

      2.2 对照组

      2.2.1 针刺运动疗法及功能锻炼 与治疗组相同。

      2.2.2 肌肉注射疗法 每次针刺运动疗法后进行肌肉注射治疗。肌肉注射部位:臀部(左右交替使用)。药物:当归注射液(2mL)。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mL当归注射液,以7号针头紧贴皮肤刺入注射部位。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3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肩周炎 的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3.2 运动功能综合评定 采用杨树萱[3]制定的《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从肩关节内旋、外旋、摸耳、摸背4项指标来评定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并根据4项指标的得分总和分为6个功能等级,以此来评定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肩关节运动正常范围301~360分,轻度减退241~300分,中度减退181~240分,显著减退121~180分,严重受限61~120分,极度受限0~60分。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2结果可知,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统计方法:Ridit检验;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后两组间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 统计方法:t检验;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

      4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因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所以又有“五十肩”之称,属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多因年老体虚或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失所养,加上外感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致脉络拘急而痛,后期筋脉失养,萎而不用。针灸是治疗肩周炎的传统方法,也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重视特定穴阳陵泉的作用,阳陵泉乃足少阳胆经合穴、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穴,针刺之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是治疗筋脉麻痹之要穴[14],取阳陵泉既遵循远近取穴和辨证取穴的原则,也寓“肝主筋”之意,故取八会穴之筋会穴阳陵泉能起到治病求本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疗效优于肌肉注射当归注射液,这可能由于穴位注射具有药物与针刺穴位的双重作用,而当归注射液具有补血、活血、镇痛、镇静、安神的功效[5-6],用于穴位注射具有药效高效性[7],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此外,透刺能使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气得以沟通,营卫气血得以疏导,加强了多经间的联系,增强了针刺感应,透刺配合针刺运动疗法,其针感可保持较长的时间,作用于较大的范围,直达病所,有利于持续激发经气,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7.

      [3]杨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8.

      [4]赵吉平,王燕平.针灸特定穴:理论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04.

      [5]袁佳,查和萍.当归注射液阿是穴注射治疗腰腿痛68例[J].按摩与导引,2001,17(1):12.

      [6]欧建文,周玉艳.当归注射液合并针刺治疗肩周炎116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3):21.

      [7]诸毅晖,陈玉华.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J].中国针灸,2005,25(1):46

    ↑上一篇:M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随访谢凌寒
    ↓下一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