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滋补肝肾法对干扰素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24  浏览次数:891次

      作者:兰少波,钟建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 绍兴 312000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症 滋补肝肾法 干扰素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长期确切的疗效[1],但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干扰素治疗后严重白细胞减少症是迫使抗病毒治疗终止的常见原因。而且白细胞减少又影响了患者防御体系的健全,导致患者肝功能不易恢复。笔者应用干扰素同时配合滋补肝肾中药,明显减少了此类不良反应,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均为我院2005~2007年住院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19~45岁,平均34. 5岁,应用干扰素治疗0.5~1个月;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18~47岁,平均34.8岁,应用干扰素治疗0.5~1个月。58例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均在干扰素使用的适应证范围之内。58例均予α2b重组人干扰素300万IU肌注,1天1次,连用1周后改500万IU肌注,隔日1次,疗程1年。两组均在应用干扰素治疗后周围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9/L时入选观察。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滋补肝肾中药汤剂(主要药物组成:枸杞、杜仲、泽泻、山药、五味子、柴胡、当归、熟地等),清水文火煎煮两遍,混匀后分2次温服,1天1剂;利血生1次20mg,1天3次,连用1个月。对照组口服利血生1次20mg,1天3次,连用1个月。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检查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血小板。服药前及服药后每周检查1次白细胞总数。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Ridit分析。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药物临床观察指导原则》中关于白细胞药物疗效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分为显效:白细胞数达到4.0×109/L以上,并在疗程中能保持疗效到停药2周后,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有效:白细胞数比治疗前上升(0.5~1.0)×109/L,但未达到4.0×109/L水平,在疗程中能维持疗效直到停药后2周,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白细胞数升高少于0. 5×109/L,症状无好转。恶化:白细胞数较前下降,症状无好转。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29例中,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29例中分别为3、12、11、3例,总有效率为5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3 治疗前后周围血白细胞数变化 两组白细胞数在治疗前、第1周、第2周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第3周、第4周后治疗组白细胞数升高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数比较(±s)×109/L

      4 讨 论

      “肝肾同源”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李瀚旻等[3]认为,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病可采用“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滋养肝肾能提高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使正气康复而逐邪外出[4];并且在抑制病毒复制,辅助抗病毒治疗,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

      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时常有肢体酸软、烦热、头晕目眩、乏力等肝肾阴虚症状。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肾精滋养于肝,则肝之阴血充足。本组中药方剂由枸杞、杜仲、泽泻、山药、五味子、柴胡、当归、熟地等组成,通过补肾填精,而生髓补血;肾水滋养肝木,以使肝气疏泄条达,肝体得养。观察结果显示,滋补肝肾中药能明显减少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升高白细胞,对乏力、肢酸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并且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万瑛彬.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及前景APPIV2001年年会见闻.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1):57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000,5(5):257263

      3 李瀚旻.“肝肾同源”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203206

      4 兰少波,李瀚旻,罗建君,等.滋水涵木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湖北中医杂志,2006,28(8):35

      5 陈三才.从伏邪论治慢性乙肝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医药学报,1999,14(5):55

    ↑上一篇:精简补肾固表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下一篇:来氟米特联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肾小球系膜增生性血尿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