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24  浏览次数:973次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 例,采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对照组24 例,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调控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肌酐、尿素氮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组均值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可靠。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药;灌肠;肾脏疾病

      TCM Oral Taking and Enema Treat Chronic Renal Inadequacy

      Chen Xiaorong, Zhang Shichao, Zhao Huaji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31005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chronic renal inadequacy(CRI). [Method]Randomly divide 48 cases into treatment group 24 cases(1)taking TCM orally and enema, and control group 24 cases(2)taking quality low-lipid diet,pressure, glucose and anemia regulation.[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group 1 was much better than group 2,the values of Cr and BUN were lower than group 2.[Conclusion]TCM and enema have reliable cure effect on CRI.

      Key words:CRI;TCM;enema;kidney diseases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因为残余肾单位不能充分排泄代谢废物、不能降解某些内分泌激素,致使其蓄积于体内,并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最终导致多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我院肾病科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用中药口服以及灌肠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住院确诊的4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1~76岁,平均(48.2±13.35)岁;平均血尿素氮(16.94±7.22)mmol/L;平均血肌酐(348.10±166.20)μ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衰竭4例,多囊肾2例。对照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43.8±13.35)岁;平均血尿素氮(16.98±7.20)mmol/L;平均血肌酐(336.46±152.30)μ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衰竭、多囊肾各2例,痛风肾病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和病情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均符合《内科学》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参照《内科学》的标准[1]。原发病的诊断符合《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的诊断标准[2]。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调控血压、血糖、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

      2.1 治疗组

      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饮食管理的基础上,口服中药1剂/d,灌肠保留时间为30min~2h,10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口服方:党参30g,黄芪30g,怀牛膝12g,淮山药30g,茯苓15g,龟板(先煎)20g,鹿角霜10g,鲜茅根30g,芡实15g,赤小豆30g,益母草15g,牡丹皮10g,紫苏(后下)10g,生甘草5g,生大黄(后下)6g,珍珠母(先煎)20g。灌肠方根据临床辨证分为:(1)脾肾阳虚、气虚型;(2)脾阳虚弱、湿热、血热、血瘀型;(3)脾失健运、湿浊中阻型;(2)热邪羁留、血热血瘀型;(5)脾肾衰败、寒湿浊邪留滞。给予相关中药加水400ml浓煎15min,去渣取汁200ml,保留灌肠,1剂/d。

      2.2 对照组

      仅使用西药调控血压、血糖、纠正贫血、排毒、补充营养物质,支持疗法等对症治疗。

      2.3 观察项目

      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如浮肿、尿少、腹泻次数、头昏乏力等。治疗前两组分别作血尿素氮、血肌酐测定及相应检查,治疗3月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对比。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血尿素氮正常或下降>7.14mmol/L,和(或)肌酐正常或下降>88μmol/L,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血尿素氮和肌酐变化不明显,仅自觉症状改善;无效:血尿素氮和肌酐

      不下降,甚至有所上升,且自觉症状无改善。

      3.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见表2。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略)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t检验,治疗前两组肌酐、尿素氮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肌酐、尿素氮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祖国医学“虚劳”、“关格”、“溺毒”等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尤其是肾阳亏损,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故见尿少或小便不通;标实,因湿浊上泛而呕吐,湿浊内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症见腹泻或便秘;湿浊毒邪上熏,而口中秽臭,舌苔厚腻,浊污上蒙清窍,而见昏睡或意识不清,且浊邪始终贯穿于整个病程。治以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为主。本组方药意在补肾,调理阴阳,佐以健脾祛邪。方中党参、茯苓、黄芪、生甘草健脾益气以补后天;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紫苏行气宽中止呕;怀牛膝、山药、龟板补肾滋阴;鹿角霜、制附子温补肾阳;鲜茅根、赤小豆利水渗湿;牡丹皮、红藤、益母草、桃仁清热活血祛瘀。

      肾功能不全患者,病位在下焦肾,病灶局限,通过肠道给药[3],一是可以避免某些内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药力直达病所,“药达病所,投之可至”;二是某些伴有呕吐,纳呆患者由于口服吸收不好,效果欠佳,中药灌肠正可弥补不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由于采用直肠给药这一途径,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增加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并使血药浓度与静脉注射相似,显效迅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3.

      [2]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28529.

      [3]毕增琪.大黄等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初步观察[J].中医杂志,1981,22(9):21.

    ↑上一篇: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31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心静脉插管致血管内异物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