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骨科患者静脉输液易发副损伤及预防处理

    发表时间:2011-05-25  浏览次数:514次

      作者:续梅莹,谢 涛

      【关键词】 骨科患者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医疗处置之一,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处置方法,同时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伤,并且如果处置不当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副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延缓患者愈合,严重者可危急患者生命。我科自2005~2006年3月共收输液患者631例,出现副损伤23例,占3.65%,经治疗后,23例均获回访,患者全部痊愈。现将骨科患者的输液特点、易发副损伤因素及预防的体会阐述如下。

      1 常见副损伤

      1.1 体位因素 骨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伤或患病部位是支持全身形态、位置的骨骼系统,所以骨科患者术后或骨折时其体位较固定或特殊。这种患者经常保持同一个姿势,并且活动不方便,常处于被动体位,输液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上肢受伤或手术则输液常常选在下肢,这样即使患者下肢健康也不能下地活动,而下肢活动时极易使静脉穿刺针损伤血管,造成皮下淤血、药液外渗。如下肢受伤或术后上肢输液时由于体位固定,上肢活动时也易造成静脉损伤。再如脊柱手术或损伤的患者,同样因体位固定而使患者活动不便,再如长期卧床患者易急躁,所有这些原因均易造成静脉输液时的静脉损伤、穿刺针脱落、药液外渗或气体进入血管。

      1.2 长期卧床 骨科患者尤其是下肢或脊柱损伤及手术后的患者,均需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后患者营养不良,局部组织发生改变,血管穿刺易失败。输液过程中由于长期卧床,心肺功能受到循环血量的影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另外,长期卧床患者对输液过程中自我监测不力,均可以造成静脉损伤、皮下淤血、药液外渗等副损伤。

      1.3 年老 骨科有许多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其血管壁硬化、脆性增加,再加上其体位较固定、长期卧床等不利因素,很容易发生药物外渗、局部肿胀等副损伤,应引起注意。

      1.4 化疗 骨科骨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其静脉输液时更要密切观察。因为化疗药物多为剧毒药物,如果发生穿刺部位静脉损伤,药液外渗后会给局部组织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1.5 合并症

      1.5.1 失血性休克 骨科患者尤其是外伤后患者,多数在骨折同时有失血性休克,此时患者静脉不充盈,增加静脉穿刺难度及穿刺次数,延误抢救时机。

      1.5.2 外伤伴颅脑损伤 骨科外伤伴颅脑损伤的患者其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此时静脉穿刺难度增大,并且多伴失血性休克,外周静脉充盈不佳,静脉穿刺失败的可能性增加,关键是穿刺成功后患者躁动,可导致穿刺针脱落,损伤静脉及周围组织,造成皮下淤血、药液外渗、静脉炎或气体血管内栓塞等。这些损伤常常增加患者痛苦,延缓患者康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5.3 糖尿病 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因血管脆性增加,肝、肾功能受损,更易发生药液外渗、肝肾损伤等副损伤。如合并有心、肺疾病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危及患者的生命,是静脉输液最严重的副损伤。

      1.5.4 静脉炎 出现静脉炎的原因是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症状是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预防及损伤后的处理

      2.1 护理人员准备 首先护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态度,密切观察病情,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性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特殊体位的患者要全面掌握病情,静脉输液时要对患者讲清输液的必要性、自我观察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有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患者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2.2 减少活动 对体位不方便的患者,在静脉穿刺前要尽量让患者摆好姿势,让其以最舒适的体位开始输液,嘱其尽量减少活动,如活动时应注意静脉穿刺针的位置,避免静脉损伤及药液外渗的发生。

      2.3 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在静脉输液开始前协助其排空大小便,输液开始后要勤巡视病房,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如有陪护人员,应与陪护人员讲清楚应观察的指标,有问题及时找护士解决。对昏迷及烦躁的患者,应嘱其陪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输液速度,有无输液部位的肿胀,有无输液不畅的现象。另外护理人员应做到定时巡视患者,这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

      2.4 详细观察、记录 对老年患者合并心肺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要在输液前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避免心肺功能衰竭的发生。另外糖尿病患者输液时除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外还应注意输入液体含糖量,有无胰岛素的应用,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医生注意,避免发生高血糖的并发症。

      2.5 预防渗液 对化疗患者,由于静脉输液中含有化疗药物,所以输液时要千方百计避免药物外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旦发生药物的局部软组织外渗可引起局部的炎性反应甚至坏死。

      2.6 预防感染 静脉炎患者要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给予局部33%硫酸镁湿敷。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上一篇:护理骨科患者六步曲
    ↓下一篇: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