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78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诊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余坚勇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 目的 总结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的诊疗体会。方法 对78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及热量摄入调整胰岛素等降糖药的用量,避免血糖波动。结果 4例误诊为精神分裂症,5例误诊为脑梗塞,误诊率为11.54%。经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建立慢性病档案,对于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询问相关病史及药物服用史,并监测血糖,综合分析病情,防止误诊。

      【关键词】 低血糖症,精神障碍,血糖,监测,生理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高。由于认识不足和滥用降糖药,糖尿病病人,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症。而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亦逐渐增多,并且临床较易误诊。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被确诊的78例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的诊疗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症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由“120”急诊接回院突发精神异常的糖尿病病人7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低血糖症诊断标准[1],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52~85岁;均为糖尿病患者且接受胰岛素降糖治疗,其中13例自行加服磺脲类降糖药;发病时间0.5~3h。既往无精神病、癫痫成瘾药物服用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1.2 临床特点

      均为突然起病,以哭闹、谩骂、胡言乱语、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5例随后出现昏迷、强直性惊厥、抽搐、大小便失禁,锥体束征阳性;急查血糖均在2.8mmol/L以下,最低为0.6mmol/L,其余血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2 治疗结果

      73例精神异常者经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后,约5~10min患者精神恢复正常,对答切题,病理征消失,血糖恢复正常,观察6h后血糖仍正常,患者无精神异常表现和不适感,予以出院,门诊随诊。5例出现昏迷的患者收住院治疗,经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后1~3h苏醒,但反应迟钝,神经系统病理征持续存在;经持续补液,脱水,改善脑部微循环,营养脑细胞5~7天后复查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而康复出院,无后遗症。

      3 讨论

      低血糖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临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脑细胞所需能量几乎完全来自葡萄糖,血糖下降至2.5~2.8mmol/L时,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波及皮层下中枢,最后累及延髓,可出现各种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包括精神异常[1]。另有研究发现[2],糖尿病脑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加,但脑血流量和脑血管表面积明显减少。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致脑血管痉挛,严重低血糖时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均可使脑缺血加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表现出来的症状如出汗、心悸、焦躁、饥饿、乏力、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多会引起患者注意而及时进食得以改善;而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病人,易误诊为精神病、癫痫发作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等,延误治疗并加重低血糖的程度使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尤其是随着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广泛使用,使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3]。在纳入分析的78例患者中,有13例因血糖控制不理想而自行加服磺脲类降糖药,导致低血糖症,故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加强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建立慢性病档案并定期访视指导用药;注意指导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强化生活方式,饮食应定时定量,根据血糖及热量摄入调整胰岛素等降糖药的用量;医生应优化降糖治疗方案,改变给药途径,避免血糖波动,倡导胰岛素泵治疗的使用。本次分析的病例中,有4例是接诊医生拟诊为精神分裂症请专科会诊而纠正为低血糖症,误诊主要原因是未询问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及治疗用药史,忽视了血糖变化;5例先有精神异常表现后出现昏迷的病例,虽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首诊医生仍拟诊脑梗塞收入神经专科,误诊与忽视患者的首发症状且缺乏综合分析有关,这5例患者的血糖降低更明显(可达0.6mmol/L),从发病到就医时间多在2h以上,脑缺血持续加重,脑功能严重障碍,单纯补充葡萄糖液无法短时间内改善病情,应综合分析病史、发病情况、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给予综合治疗。故作为医务人员对于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询问相关病史及药物服用史,监测血糖,综合分析病情,以防止误诊。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4-795.

      [2]Fouyas IP, Kelly PA, Ritchie IM, et al. Cerebrovascular responses to pathophysiological insult in diabetic rats [J]. J Clin Neurosci,2003,10(1):88-91.

      [3]Carter RE, Lackland DT, Cleary PA, et al.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at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calcification i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J]. Diabetes Care,2007,30(10):2646-2648.

    ↑上一篇:卒中后抑郁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下一篇: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