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

    发表时间:2011-08-02  浏览次数:474次

      作者:孙玮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1]。在脑血管疾病中约占三分之一。但其致残和死亡率高,占脑血管患者的首位。我院神经内科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55岁。高血压病史最长30年,最短1年,平均15年。

      2、术前情况:浅昏迷10例,中度以上昏迷20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

      3、头颅CT情况:基底节区脑出血18例,外囊出血8例,丘脑出血2例,枕叶出血4例,出血量最少35ml、最多130ml,平均84ml.

      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36小时。

      手术方法:入院后经头颅CT检查明确为脑出血后,采用CT定位下血肿穿刺技术,准确定出血肿最大层面,血肿中心与颅表最近点,避开头皮、脑膜及侧裂血管和大脑主要功能区来确定穿刺点。出血量大的,根据血肿形状不同或出血量≥50ml,采用多靶点方法,大致分为交叉或水平两种方式。如血肿纵轴长,可水平选择2-3个靶点,如为多层面的巨大血肿或部分血肿破入脑室,脑室铸形者选取上下或经额颞多个靶点。测出选取靶点至钻颅点的垂直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一次性YL-1型颅脑穿刺针)。头部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局麻。先穿刺低位靶点,拔去钻芯,将侧孔接引流管,用注射器抽出血肿的液化部分后,插入针型血肿粉碎器,注入生理盐水2-5ml,经顶端的微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喷射而出粉碎血肿。被粉碎的血肿经侧孔引流管流出,可重复多次。同法按其他靶点钻入穿刺针,碎吸后使之所形成的各个腔相通。最后血肿脑内注入血肿液化剂2-3ml(生理盐水2-3ml尿激酶2-4万u、肝素1.25万u、糜蛋白酶8000u)夹闭引流管4小时后开放引流。被液化的血肿即可经引流管引出[3]。根据血量每8-12小时注入液化剂1次,经1-7天引流,随时复查头CT,血肿消失后拔除穿刺针。

      结果:

      本组32例病人中,最短拔针时间48小时,最长7天,经CT证实血肿清除率为95-100%。32例病人成活28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87.5%,死亡率12.5%,出院时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 I级为生活自理、工作能力恢复;II级为大部分生活自理、部分恢复工作能力;III级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下地简单活动;IV级为卧床不起,意识清楚;V级为植物生存。I~III级为效果良好,IV~V级为效果不良。本组32例,住院期间死亡4例(术前已瞳孔散大2例),生存病例随访3~6月,I、II级17例,III级4例,IV级2例,良好率82.1%。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达40-70%。出血量51-80ml,病死率〉85%。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多需全麻下进行,危险性大,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后并发症多,危险性高,死亡率在30%以上。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手术时机选择:实施时间一般为发病后6至24小时内为宜。过早因破裂血管闭合不牢有继续出血的可能。过迟因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影响神经功能恢复。6至24小时内清除血肿,可迅速缓解脑组织移位压迫症状,减轻脑水肿、脑缺氧,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愈后。当血压≥200/110mmHg时,应采取降压治疗[2],可肌注利血平或静点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水平左右后再手术,以免再出血。对于呼吸道不通畅者,应及时吸痰吸氧,必要时插口咽通道或行气管切开术。

      微创手术优点:局麻下进行,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操作,采用CT定位,定位准确,微创针进入血肿,穿刺针直径3mm,脑损伤极轻微,手术操作简单,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粉碎血肿及采用高效安全的血肿液化剂,手术全过程无需反复牵拉脑组织,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2例血肿清除率95%-100%,总有效率87.5%,死亡率12.5%。出院后3-6月生存效果良好率82.1%。该技术与其它手术方法比较具有: 1.手术方法简单、安全。2.创伤轻微、痛苦小。3.疗程短、疗效显著。4.费用低。5.高龄体弱和重要脏器有疾病的患者也可采用。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很好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主编 神经病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6月第6版 187页

      [2] 贾建平主编 神经病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6月第6版191页

      [3] 贾保祥、李志超、张清忠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 33-34

    ↑上一篇:应用海螵蛸对Ⅱ期以上压疮清创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养血平肝汤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