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1172次

    膀胱肿瘤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且逐年递增,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4∶1,发病年龄以40周岁以上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本文回顾性分析26例该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21例,女5例,年龄42~83岁,平均64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血尿、腰痛、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贫血等。所有病例均经膀胱镜或术后病理确诊。

    1.2 仪器:HD11XE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1.3 方法:患者检查时保持膀胱适度充盈,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至耻骨联合上,对膀胱区进行系列纵断面、横断面和斜断面的连续扫查,先在二维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基底部情况,嘱患者改变体位观察肿块的移动性,有无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再用CDFI观察肿块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分布情况,用PW测得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

    2 结果  

    26例中临床诊断与超声相符合的为24例,误诊2例,1例因肿瘤钙化误诊为膀胱结石,未曾注意肿块的移动性,另1例误诊为腺性膀胱炎,诊断相符率为92.3%。肿块单发20例,多发6例。肿瘤直径11~38mm。病理诊断1例为鳞状上皮癌,1例为腺癌,其余为移行上皮癌。声像图特征:当膀胱壁未受浸润时表现为膀胱壁连续性完整,肌层回声清晰。当膀胱壁有浸润时壁增厚,多呈局限性增厚,极少为弥漫性增厚。突起的瘤体呈明亮的乳头状或菜花样改变,自膀胱壁向腔内突起,呈中低回声,形态不定,表面不平整,回声欠均匀,基底较宽,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强回声。绝大部分肿块其内可探及彩色血流,呈点状、线状、短棒状或树枝状,从基底部中央进入瘤体,肿块内检出多为动脉血流频谱,平均峰值血流速度为36.100px/s(18.2~48.3),平均阻力指数0.62(0.47~0.77),2例未检出血流。

    3 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首发症状大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并可出现排尿困难、贫血及全身症状,当发生输尿管转移时可出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等现象。膀胱癌95%以上起源于上皮组织,故多为移行上皮细胞癌[1],以乳头状及菜花状常见,以单个肿块多见,多数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并可探及动脉频谱,多出现于膀胱两侧壁及三角区,顶部较为少见。如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超声对膀胱癌的检查,可提供以下有价值的信息[2]:有无肿瘤,肿瘤的数量,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形状,肿瘤的位置,肿瘤的血供情况及基底部情况。正常膀胱壁的超声图像为两明一暗的三层结构[3],多数膀胱癌会出现膀胱壁的三层结构被破坏,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二维超声可显示肿瘤浸润深度[4]。可根据瘤体的大小,基底部的宽度,对膀胱壁的浸润深度来判断膀胱癌的大致分期,对临床治疗,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彩色多普勒的应用有助于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及附壁血凝块的鉴别诊断。膀胱癌血管多在基底部呈树枝状延伸到肿瘤内部,肿块周边多有血流信号,多呈动脉频谱。腺性膀胱炎血流信号稀少,多呈星点状,且多为静脉频谱,而附壁血凝块则无血流信号。阻力指数的测定对膀胱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意义,RI>0.65多提示恶性肿瘤,RI<0.50多为良性肿瘤。  

    膀胱镜检查虽然能发现≤1mm肿瘤并能取材活检,但不能确定肿瘤基底部浸润膀胱壁的情况,对肿瘤分期不如超声准确。对伴有大量血尿、尿道狭窄、膀胱炎症等患者,膀胱镜检查有困难或禁忌[5],此时超声检查优势更加明显,还可以经直肠(或阴道)超声检查[6]。但超声不能检出平铺在膀胱黏膜表面的地毯样早期肿瘤[5]。另外,怀疑膀胱前壁肿瘤时,经腹部超声检查时应多角度、多方向且必须调节好仪器的增益,减少混响效应。  

    综上所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又因其方便、简洁、无创伤、可重复进行等优点,所以目前被公认为是对膀胱肿瘤诊断的首选方式。

    4 参考文献

    [1] 刘 英,李国兰,陈文奎,等.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超声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0(12):56.

    [2] 刘中国,刘中文.B超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86.

    [3] 乔剑锋,王 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输尿管、膀胱常见病的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4317.

    [4] 王 琼,易珊林.膀胱癌50例超声诊断及分期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2008,8(27):6733.

    [5]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199-1201.

    [6] 张卫兵,陶晓燕,陈 建.经直肠(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3):220.

     

     

    ↑上一篇: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下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的护理方法、要点及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