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改良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

    发表时间:2012-10-10  浏览次数:888次

      【关键词】 导尿管插入术;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应用

      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多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主性神经活动包括膀胱逼尿肌功能丧失而造成尿潴留。做好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膀胱管理,减少尿路感染的并发症是提高生存质理的重要环节。1947年,Guttmann提出了无菌性间歇导尿术(SIC)的方法,可以克服长期留导尿管的缺点,使患者形成反射性膀胱,比较好的解决排尿问题[1]。1971年Lapides提出用间歇清洁导尿术代替无菌导尿术[1]。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神经性膀胱患者27例,采用改良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术,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2岁;颈髓损伤8例,胸髓损伤11例,腰髓损伤8例;完全性截瘫18例,不全性截瘫9例;受伤时间1~20个月,平均4.8个月,并发泌尿系感染病11例,表现为发热、尿液混浊。经尿流动力学检查17例,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其排尿方式采用改良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其中由患者操作9例,家属操作18例。

      1.2 方法

      1.2.1 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改良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的目的、方法、重要性,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操作的了解存在个体差异性,大部分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在操作前应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知患者,使患者或家属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操作,并树立战胜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信心。

      1.2.2 操作方法:开始时由医务人员指导下操作。导尿前用肥皂或清洁液清洗会阴部。清洗范围包括:上至耻骨联合下至肛门(包括肛门),左右两侧至腹股沟,男性患者要注意清洗冠状沟,女性患者要注意大小阴唇的清洁。并告知操作者操作前进行双手六部洗手法,洗手时间>5 min, 然后选择合适型号的已清洁或消毒的导尿管,一般成年男性患者选用F 10~14号尿管,成年女性选用F 14~16号导尿管,尿管前端可涂抹红霉素眼膏润滑,放入尿道外口进入膀胱内,每次导尿量控制在400~500 ml,每次导尿完毕后,应嘱患者屏气增加腹压或轻压膀胱区,以使膀胱内尿液彻底排空。一般每隔4~6 h导尿1次,每天不超过6次。观察2周,如测得深夜和凌晨2次总尿量少于800~1 000 ml,可减少深夜导尿,以免影响患者的睡眠。每天液体摄入量应限制在1 500~2 000 ml,饮水量包括流质,如粥、奶、汤等。并且做到均匀摄入<150 ml/h(包括三餐中的摄水量),但晚8点以后尽量不要饮水,以避免夜间膀胱过度充盈。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在开始阶段检查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每周1次,以后延长至每2周1次,最后改为每月1次。如尿液异常或发热,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经医务人员指导,都能掌握改良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方法。27例患者随访6~18个月,4例在治疗1周后出现泌尿系感染,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但经口服抗生素、碱化尿液,加强洗手和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污染等方法后,尿常规检查无异常。2例失访。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交通事故与工伤事故日益增多,脊柱脊髓损伤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脊髓损伤人数已突破百万,并以每年12万的速度剧增[2]。脊髓损伤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神性功能紊乱,以排尿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而膀胱功能障碍所引起发的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则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组2例患者中有4例在治疗1周后出现泌尿系感染,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但经口服抗生素、碱化尿液,加强洗手和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污染等方法后,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感染率为14.8%。

      间歇性清洁导尿术,让膀胱有一个合理的容量刺激,而后排空,如此反复,膀胱的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充分训练,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人的膀胱功能,对帮助恢复和建立膀胱的自主排尿有重要作用[4]。另外,本方法与传统清洁导尿改进的一点是应用红霉眼膏替代石蜡油,因为本作者体会红霉素眼膏比石蜡油有更好的润滑作用,另一面可以起到抗菌作用。本方法简便、经济、有效,患者自已均可完成操作,并且避免了带尿管、尿袋等不适,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明显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增强了康复和回归社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3.285-837.

      2 封亚平,朱辉,刘艳生,等.脊髓损伤治疗现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7:279.

      3 Perkash I.Long-term urologic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Urol Clin North Am,1993,20:423-424.

      4 熊根玉,冯珍,刘炎玲.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89-1590.

    ↑上一篇:联合腔镜与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P16、 cyclinD1 和CDK4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