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联合αIFN治疗肾癌的实验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17  浏览次数:649次

      作者:赵国志,郑少斌,谭万龙,姜耀东,刘阳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5

      【摘要】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联合αIFN对肾癌的治疗作用. 方法: 含CD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肾癌细胞株7860,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加用5氟胞嘧啶(5Fc)或联用αIFN后的杀伤效应.建立786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腺病毒,腹腔注射5Fc(500 mg/kg),联合应用αIFN时行瘤内注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结果: 在对感染腺病毒的7860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中,CD+5Fc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7.40±1.27)%,αIFN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8.65±1.45)%,CD+5Fc+αIFN组细胞存活率为(34.67±2.38)%,(P=0.000),两者之间有协同效应. 在7860裸鼠移植瘤模型中,CD+5Fc联合αIFN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结论: 腺病毒为载体的自杀基因CD加前体药5Fc联合αIFN可以明显增强抗肾癌效果.

      【关键词】 腺病毒科;遗传载体;基因疗法;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干扰素α;腺癌,透明细胞;肾肿瘤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004395)

      Efficacy of adenovirusmediated CD gene combined with prodrugs and αIFN for treatment of human renal clear carcinoma

      ZHAO GuoZhi, ZHENG ShaoBin, TAN WanLong, JIANG YaoDong, LIU Yang

      Department of Urology,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cytotoxic efficacy of recombined treatment of human renal clear carcinoma with adenovirus mediated cytosinediaminase (CD) gene and 2IFN. METHODS: Adenovirus containing suicide gene CD was used to infect human renal clear carcinoma cells 7860, and 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infected 7860 cells treated by 5Fc or/and αIFN were evaluated with MTT method. The tumor growth suppression test was performed with nude mice model bearing 7860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ratumorally with AdCD combined with 5Fc (400 mg/kg) and αIFN (105 u/L). RESULTS: The rate of cell survival was only (34.67±2.38)% in the CD+5Fc+αIFN group, but (67.40±1.27)% in the CD+5Fc group and (68.65±1.45)% in the αIFN group(P=0.000). 5Fc and αIFN had obvious synergic effects. AdCD combined with 5Fc and αIFN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growth of tumor in nude mice model. CONCLUSION: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ombined with prodrug and αIFN has a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ment of human renal clear carcinoma.

      【Keywords】 adenoviridae; genetic vectors; gene therapy; cytosine deaminase; genes; interferonalpha; adenocarcinoma, clear cell; kidney neoplasms

      0 引言

      肾癌的国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死于肾癌者近万例[1] ,在我国也有逐年增加趋势. 早期无转移性肾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方案,但术后仍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大约40%~7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肿瘤远处转移[2]. 晚期肾癌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自杀基因及细胞因子治疗作为晚期肾癌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肾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E.coli.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5氟胞嘧啶(5Fc)治疗系统是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无环鸟苷(GCV)系统后受广泛关注的新的自杀基因,同时细胞因子在实体肿瘤治疗中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CD/5Fc系统及细胞因子在肾癌治疗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肾透明细胞癌株7860来源于中山大学生物教研室;HEK293细胞(南方医科大学泌尿外科保存);含有含有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E.coli 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AdCMVCD,or Adv)(美国洛杉矶儿童医院惠赠,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保存);5周龄、雌性BALB/C裸鼠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SCxK<粤>20030001). 噻唑蓝(MTT),5Fc,αIFN购于Sigma公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kit购于大连宝生物公司; DMEM、胎牛血清为Gibco公司产品;绵羊AntiCD多克隆抗体购于Santo Cruz公司,HRP兔抗绵羊二抗及ECL发光试剂盒购于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CD基因和腺病毒E1基因的引物合成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重组腺病毒扩增及滴度的测定 用293细胞扩增腺病毒. 将7860按2×104接种于96孔板,每孔100 μL,第2 d加入待检病毒悬液60 μL,预稀释10倍,按2倍倍比稀释,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计算病毒滴度.

      1.2.2 腺病毒载体CD基因PCR鉴定 根据Genebank S56903CD基因DNA序列,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设计并合成CD基因、腺病毒E1区基因上下游引物.

      1.2.3 RTPCR检测腺病毒感染的的7860细胞CD基因mRNA表达 经腺病毒感染的7860细胞培养2 d后,TRIzol提取总RNA,逆转录反应按公司的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操作,42℃反应60 min. PCR反应采用100 μL体系:模板cDNA 20 μL,10倍缓冲液10 μL,25 mmol/L MgCl2 10 μL,上、下引物(10 pmol/L) 2 μL, LATaq酶1 μL,10 mmol/L dNTP 2 μL. 反应条件为: 94℃ 1 min,52℃ 1 min,72℃ 2 min,30个循环. 扩增产物在10 g/L琼脂糖凝胶中电泳鉴定.

      1.2.4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以每孔2×104 7860细胞接种96孔板,实验分组:1: 空白对照;2:αIFN组;3:Adv+5Fc组;4:Adv+5Fc +αIFN组,每组设3个复孔,于37℃,50 mL/L CO2条件下培养. 以未行任何处理的7860为空白对照组.12 h后换液,2,4组加αIFN(105 U/L);3,4组加入20 μL腺病毒感染1 h,然后加入完全培养液180 μL,24 h后加入前体药物5Fc(400 mg/L);继续培养4 d后,每孔加入MTT溶液(5 g/L) 20 μL,孵箱中继续培养4 h,弃去培养液,每孔加入DMSO 150 μL,室温避光振荡10 min,酶联免疫检测仪在570 nm处测各孔A值. 计算方法为:细胞存活率(%)=A实验组/A空白对照组×100%.

      1.2.5 CD联合5Fc及αIFN对7860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 将2×107 7860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待肿瘤体积生长至100 mm3,选取肿瘤大小均一成瘤鼠,随机分为4组,同体外分组. 1组仅用PBS;2,4组瘤内αIFN 100 μL多点注射,隔日1次,共10 d;3, 4组将腺病毒100 μL多点注射入瘤内,1次/d/只,连续3 d,4~14 d给予腹腔注射5Fc (400 mg/kg),其余注射PBS. 注射完毕后继续观察2 d,测量瘤体大小,按公式计算:肿瘤体积=A×B2 /2(A: 长径;B: 短径),结束实验,取各组鼠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LSD法,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腺病毒扩增及滴度测定 293细胞加入腺病毒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293细胞,72 h几乎都表达GFP(图1),收集细胞,经过反复冻融、离心、过滤后收集腺病毒悬液,CPE法测得腺病毒滴度为2×108 PFU/L.

      A: 自然光镜; B: 荧光显微镜.

      图1 扩增腺病毒293细胞GFP表达 ×200(略)

      2.2 腺病毒CD基因的PCR鉴定 腺病毒DNA 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可见大小为233 bp的CD特异性片断,未见E1扩增片断(图2). 说明腺病毒含有所需CD,而不存在病毒复制所需E1基因,该病毒是本研究所需的含CD基因复制缺陷性病毒.

      M: DNAmark; 1: CD基因; 2: 腺病毒E1基因.

      图2 复制缺陷性病毒PCR鉴定(略)

      2.3 感染腺病毒7860细胞CD基因mRNA表达 从腺病毒感染的7860细胞中提取RNA作RTPCR,特异地扩增出大小为233 bp的CD基因片断,与腺病毒DNA扩增结果一致,而未转染腺病毒的7860细胞未扩增出相应片断(图3). 说明感染腺病毒7860细胞中有CD基因mRNA表达,未感染病毒的7860细胞中不含CD基因. 证实了自杀基因转入肿瘤细胞,并成功表达.

      M: DNAmark; 1: 感染Adv的7860细胞CD基因; 2: Adv的CD; 3: 未感染Adv的7860细胞CD基因.

      图3 RTPCR产物电泳图(略)

      2.4 5Fc对转染CD基因的细胞及联合αIFN对肾癌细胞7860杀伤作用 重组腺病毒AdCD易于感染7860细胞株,当以100的滴度感染时,感染效率可达93%. 对腺病毒感染后的7860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5Fc或者联合αIFN进行体外杀伤实验. 结果显示,感染腺病毒7860细胞用前体药物5Fc、及联用αIFN 72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40±1.27)%,(34.67±2.38)%,单用αIFN为(68.65±1.44)%,都低于对照组(98.25±0.53)%,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各组间比较,Adv+5Fc 和αIFN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98),其余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以上说明CD基因在细胞内成功的将5Fc转化成细胞毒性物质,导致细胞死亡,联合使用αIFN后效果增强.

      2.5 CD基因与前药5Fc及联合αIFN抑制7860裸鼠移植瘤生长 治疗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847, P=0.000),联合治疗组实验结束时的肿瘤体积(32.5±5.7) mm3,较单用αIFN组(366.8±45.4) mm3,Adv+5Fc组(318.9±12.3) mm3明显减小,除αIFN组,Adv+5F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与体外杀伤试验相一致.

      2.6 裸鼠肾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各组裸鼠未出现致死等毒副作用,光镜下对照组见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相,治疗组可见肿瘤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自杀基因组凋亡细胞增多,联合αIFN后肿瘤凋亡现象更加明显;电镜下观察可见凋亡小体的形成(图4).

      A: 7860细胞TUNEL染色; B: CD+5Fc作用7860细胞TUNEL染色; C: CD+5Fc+αIFN作用7860细胞TUNEL染色; 细胞核着色棕黄,形态呈碎点状、不规则者为凋亡细胞 (HE×200); D: CD+5Fc+αIFN作用7860细胞后细胞凋亡小体形成.

      图4 7860治疗前后比病理变化比较 TEM ×20 000(略)

      3 讨论

      自杀基因治疗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已在肝癌、乳腺癌、膀胱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显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3-6]. 继HSVTK基因之后研究最多的是CD基因,近来人们发现单一自杀基因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而应用自杀基因联合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则表现出协同作用[7]. 我们采用自杀基因CD联合αIFN对肾癌进行了杀伤性研究.

      实现自杀基因治疗肿瘤必需将自杀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并表达,本研究采用是复制缺陷性腺病毒做载体,用E1基因引物对所用的病毒DNA进行PCR反应,结果并没有出现大小相当的DNA片断,说明该腺病毒不含E1基因,是复制缺陷性腺病毒. 我们所用的腺病毒还携带有GFP基因,感染病毒24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就可见绿色荧光,表明目的基因已表达,使观察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8]. 同时行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含有CD基因的相应片断,未转染没有表达,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绿色荧光一致. CD/5Fc通过表达胞嘧啶脱胺酶将无毒性前药5氟胞嘧啶(5Fc)脱胺转变为有细胞毒性的代谢产物5氟尿嘧啶(5Fu),干扰和抑制细胞DNA,RNA合成而杀死细胞. IL2,LAK等生物治疗技术发展很快,但文献报道的临床有效率与α干扰素相比并无明显提高[9-10].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α干扰素是治疗转移性肾癌和预防术后复发的首选方法.国内石明等[11]通过对45例术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早期肾癌患者5 a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对晚期肾癌患者可延长生存期,提高长期生存率,5 a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目前在治疗剂量、频率及持续时间存在争议.

      本实验将CD/5Fc自杀基因系统联合αIFN应用到肾癌的治疗中,发现在体外杀伤实验中,CD/ 5Fc及αIFN单独应用时,即能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而联合αIFN后杀伤效果更为显著. 在体内杀伤实验中,CD/5Fc系统联合αIFN的肿瘤体积比各自单独使用的肿瘤体积缩小8倍,联合治疗有明显协同作用.

      我们将自杀基因及细胞因子应用于肾癌的治疗中,显示CD基因联合αIFN治疗优于单组治疗,但是实验结果也显示进一步提高自杀基因的杀伤效率是必要的,因为在本实验中肿瘤的生长未完全抑制.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设计高效靶向的基因转运载体,实现安全可控的基因表达以及多基因联合应用等[12].

      【参考文献】

      [1] Kirkali Z, Tuzel E, Mungan MU. Recent advances in kidney cancer and metastatic disease[J]. BJU Int,2001,88(8):818-824.

      [2] Papac RJ, Keohane MF. Hormonal therapy f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combined androgen and provera followed by high dose tamoxifen[J]. Eur J Cancer,1993,29A:997-999.

      [3] Jiao LR, Havlik R, Nicholls J, et al. Suicide gene therapy in liver tumors[J]. Methods Mol Med, 2004,90:433-450.

      [4] Brown NL, Lemoine NR. Clinical trials with GDEPT: Cytosine deaminase and 5fluorocytosine[J]. Methods Mol Med, 2004,90:451-457.

      [5] Sterman DH, Recio A, Vachani A,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receiving highdose adenovirus herpes simplex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 suicide gene therapy[J]. Clin Cancer Res, 2005,11(20):7444-7453.

      [6] 谭万龙,谢 毅,郑少斌,等. 腺病毒介导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膀胱癌[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5):594-597.

      [7] Rogulski KR, Wing MS, Paielli DL, et al. Double suicide gene therapy augment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a replicationcompetent lytic adenovirus through enhanced cytotoxicity and radiosensitization[J]. Hum Gene Ther, 2000,11(1):67-76.

      [8] Hoffman 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maging of tumour growth,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in mouse models[J]. Lancet Oncol, 2002,3(9):546-556.

      [9] Horoszewics JS, Murphy GP. Anassessment of the current use of human intertferons in therapy of urological cancers[J]. J Urol,1989,142:173-181.

      [10] Atzpodien J, Kirchner H. IL2 in combination with IFNalpha and 5FU versus tamoxifen in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longterm results of a 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Br J Cancer,2001,85:1130-1136.

      [11] 石 明,韩 平,曹贵华,等. 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疗效分析[J]. 华西医学,2006,21(2):288-289.

      [12] Goncalves MA, van der Velde I, KnaanShanzer S, et al. Stable transduction of large DNA by highcapacity adenoassociated virus/adenovirus hybrid vectors[J]. Virology, 2004,321(2):287-296.

    ↑上一篇: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在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
    ↓下一篇:p53、VEGF、TSP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患者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