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36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19  浏览次数:588次

      作者:张保才,凌尊让,翟全明  作者单位:伊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伊川 471300

      【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经活检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经尿道病变电切术,术后每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6~8次为1疗程,并于术后3、6个月复查膀胱镜。结果 36例均获6~38个月的随访。其中治愈31例 (86.1%),好转4例,复发1例。无并发膀胱颈梗阻及尿失禁。结论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电切;灌注;化疗

      腺性膀胱炎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慢性刺激有关。随着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其检出率增多。本科于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和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男3例,女33例,年龄24~75岁,平均52岁,病程5个月至4年。临床表现为尿频28例,伴尿急、尿痛、15例,血尿3例。并发排尿困难2例,膀胱结石1例。尿常规或尿培养提示感染8例。既往有泌尿系统感染16例。36例均行膀胱镜检查,发现病变位于膀胱颈部6例,三角区25例,三角区及膀胱颈部3例,膀胱颈及尿道内口处2例。病变主要形态为大小不等的黏膜滤泡样改变,或呈息肉状突起,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增粗。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 术前所有病人均行尿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应用抗生素1~2周,复查正常时手术。硬膜外腔麻醉下充盈膀胱,使黏膜皱褶平展为度,电灼病变部位深达浅肌层。并发膀胱结石采用大力碎石钳碎石术,对膀胱颈抬高者行膀胱颈电切术。术后1周开始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每周1次, 6~8次为1疗程。3、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遇有可疑病变多点取活检。

      1.3 疗效判断 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和好转计为有效。①治愈:原症状消失,膀胱镜或B超复查黏膜光滑,病灶消失,活检报告为正常;②好转:原来症状基本消失,膀胱镜或B超复查,黏膜尚有散在小片病灶,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③无效:症状无改善,膀胱镜或B超复查病灶大小无改变。

      2 结果

      36例均获6~38个月的随访。其中治愈31例 (86.1%),好转4例,复发1例。无并发膀胱颈梗阻及尿失禁。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多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伴有或不伴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B超可用以早期诊断及随访,其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加活检。膀胱镜下腺性膀胱炎多表现为多中心性及多形态性,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严重时可侵及整个膀胱,可有滤泡状、分叶状、绒毛状乳头状瘤样改变,其上无血管长入。黏膜常粗糙、增厚或有小溃疡形成,输尿管口多数看不清[1]。典型的病理改变是基底细胞灶性生长,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腺性组织转化形成腺体结构,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以上特点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易区分,但有些病例与滤泡型慢性膀胱炎及腺癌鉴别困难。及早进行膀胱镜检查加活检,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病变恶化。

      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以往多采用膀胱黏膜剥脱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及全膀胱切除术等,因为损伤大、疗效不十分满意而被电切术治疗取代。目前,国内多数地区及学者均采用腔内电切等方法治疗腺性膀胱炎。其安全、微创、可重复操作,对有合并症者同时处理等优点,使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有效,具有延续性。本组36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由于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主张于术后给予腔内化疗并定期随访。凡可用于表浅性膀胱癌术后腔内化疗的药物均可用于腺性膀胱炎的腔内灌注[2]。

      对腺性膀胱炎诊治作者认为应注意:①术前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是必不可少的,以明确诊断及病变分布范围和类型。②电切的时机应该严加掌握,最好在感染得到较好控制后进行。③治疗时要兼顾针对病因,如结石、梗阻等。④电切范围至少超过病变范围0.5 cm,深度达浅肌层,颈部病变彻底切除深度达颈口环形纤维。⑤术后常规行膀胱腔内化疗药物灌注,以预防复发或癌变。⑥加强术后随访,时间至少24个月,术后3个月常规行B超检查,6个月行膀胱镜检查。

      【参考文献】

      [1] 佟咸利,刘屹立,郭文川,等.腺性膀胱炎:附30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 21(5):285-287.

      [2] 汤昊,孙颖浩.腺性膀胱炎及其诊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 23: 715-717.

    ↑上一篇:长期使用PDE5抑制剂对不同器官系统的影响
    ↓下一篇:经皮肾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229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