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补肾活血法治疗LUFS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08-29  浏览次数:912次

      作者:施艳秋,卢洁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为排卵障碍性疾病,是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属于卵巢性不孕。其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为5%-10%,而在不孕妇女中约占29.3%-68.3%。LUFS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由于患者临床表现隐匿,月经周期、经期均正常,仅表现为“不孕”,故易被忽视而误诊为“原因不明”的不孕。在临床诊断中,因病人常无特殊临床表现,且具有基础体温(BBT)双相,P值升高,宫颈粘液中有椭圆体等“伪排卵”征象,易被漏诊,故该病患者临床多以不孕为主诉而就诊被发现。

      LUFS复现率高,妊娠率低,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比较棘手,疗效欠理想。西医治疗本病尚缺乏有效的对策。LUFS的西医治疗一般首选拘橼酸氯米芬(CC),经济、服用方便,且排卵率约为70%-80%,但妊娠率仅为30%-40%,且有一定副作用和局限性。传统的促排卵方案[CC+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妊娠率低且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等严重不良后果。随着阴道B超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在阴道B超下行卵泡穿刺术治疗本病虽然有效,但费用昂贵,且易复发,不易为患者接受。目前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的中医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

      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属于“不孕症”或“月经不调”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血气及冲任失调密切相关。肾气盛、天癸至,气血调和,任通冲通,男女两“精”适时相搏,则胎孕乃成。《女科准绳》说:“天地生物,必有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之候……此的候也……乃生化之真机。”所谓一月一度,必有一日之候,即经间排卵期的真实描写。所谈到的“适时”“真机”“的候”均是前人对经间排卵期的一种比喻称呼。经间期的到来,表示着经后期的结束,而经间期是整个月经周期中的重要转化时机。经间期的最大生理特点在于排出精卵,而排出精卵的主要生理现象是阴道出现一定量的绵丝状带下、乳房或乳头胀痛、两少腹或一侧少腹轻度胀痛等所谓的气血活动。

      LUFS主症是以经间排卵障碍为其主要病理特征。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因是肾虚,补肾是治疗大法。排卵是经间气血活动的特征性表现,若肾气亏损,血瘀气滞,冲任胞脉失和,即使经水按期而至亦不能“摄精”成孕。故中医治疗可采用益肾活血、理气行滞之法以益肾助孕,以达排卵助孕之功效。根据国内临床药物实验研究证实,补肾药对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作用是多元性,对下丘脑调节可能是有弱雌激素样作用,争夺ER(雌激素受体),调节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对垂体的作用可提高对GNRH的反应性;对卵巢作用可能是提高促性激素受体(如LH受体、FSH受体)反应性,提高卵巢对垂体反应性,健全性腺轴各级腺体功能,促其进行正常的正负反馈作用,健全生殖生理周期。通过实验证明补肾活血药还可以促进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和分泌,提高垂体的反应性和卵巢内激素受体水平,调节卵巢的卵泡发育和促进排卵,可使卵巢功能恢复正常。研究结果证明补肾活血药不但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体液免疫,并能双向调节内分泌功能,促使排卵,提高卵巢功能。

    ↑上一篇: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概况
    ↓下一篇: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胸腹漏的观察与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