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α-干扰素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发表时间:2010-12-02  浏览次数:488次

      作者:孙隆昌  作者单位: 476000 河南商丘,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方法 将α-干扰素3000万u+丝裂霉素C 4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结果 本组22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无复发,占81.8%。4例于术后5个月和7个月复发。结论 α-干扰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是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复发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方法。

      【关键词】 膀胱肿瘤;α-干扰素;丝裂霉素C;灌注法

      临床上采用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和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方法很多。2002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α-干扰素加丝裂霉素C对22例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复发,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膀胱肿瘤均为T1期,男18例,女4例,年龄34~68岁,平均46岁。肿瘤多发6例,单发16例。肿瘤初发14例,复发8例。本组肿瘤均为乳头状,有蒂,肿瘤的直径为0.5~3.0cm。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前或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Ⅰ级13例,Ⅱ级6例,Ⅲ级3例。

      1.2 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术后3~7天尿液转清后开始灌注治疗,用α-干扰素3000万u+丝裂霉素C 40mg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0ml,药液均经导尿管注入膀胱,病人每15min变换体位1次(左右侧位,仰俯位)共2h,然后经尿道排出,灌注疗程为每周1次6次,每2周1次6次,以后每月1~2次。

      1.3 随访方法 每次灌注前均查血、尿常规。术后第1年每3个月行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1次。术后第2年每6个月检查1次,2年后每年1次。膀胱镜检查时对可疑组织做病理检查或随机黏膜活检。复发病例仍为浅表性膀胱癌。肿瘤分期、分级未增高者,再次切除肿瘤并按原方案行腹膜灌注,若肿瘤分级增高或1年内多次复发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

      2 结果

      本组随访3~48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无复发,占81.8%,4例于术后5个月和7个月复发。原发肿瘤为多发性,复发肿瘤不在原部位为单发。本组6例患者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所有病人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浅表性膀胱癌占膀胱肿瘤的70%~80%[2]。首选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肿瘤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其中约10%~20%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增加。即使是目前公认疗效最佳的BCG,术后灌注复发率仍然20%~40%,且病人有明显的毒副反应[1]。预防膀胱肿瘤复发而进行膀胱内灌注的药物主要有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有些细胞毒性药物对肿瘤的复发确有预防作用,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还会引起多药耐药,这就给进一步的治疗带来难题。

      干扰素是一种内源性的免疫激动剂,膀胱内灌注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有两种:(1)直接作用于尿路上皮细胞;(2)间接地通过宿主的典型免疫保护机制。研究发现:TuRbt后膀胱灌注干扰素联合各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α-干扰素可以有效增加NK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尿液中IL-2、IL-4浓度增加,证明α-干扰素膀胱灌注可显著增加膀胱组织的免疫功能[3,4]。而且在临床应用中α-干扰素已显示出抗原发及复发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的疗效。干扰素联合各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免疫化学疗法,是为了克服以往单用免疫药物或化疗药物疗效不佳,进一步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和延长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α-干扰素和丝裂霉素C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协同或叠加作用。

      笔者认为α-干扰素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的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且不会产生多药耐药的方法。对于化疗药物耐药或BCG无效者,仍然有效。

      【参考文献】

      1 Belldegrun AS,Frandlin JR,O′donnell MA,et al.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the role of interferon-alpha.J Urol,1998,159:1793-1801.

      2 Toma C,John MF.Bladder cancer.In:Robert Js,Mike Bs,John MF,Clinical urology.Philadelphia:JB Lippincott Company,1994,637-644.

      3 Molto L,Alvarez Mon M,Carballido J,et al.Use of intracavitary interferon-alpha-zb in 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upefricial bladder cancer.cancer,1995,75:2720-2726.

      4 马腾骧.膀胱癌的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41.

    ↑上一篇:驻训部队尿道损伤2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前列腺选择性光汽化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