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174例支原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培养及9种药敏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916次

    作者:祖虹,温丽       支原体是一类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和繁殖的最小原核生物,存在于泌尿生殖道中的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前列腺炎、附睾炎、不孕症等[1]。为了解支原体药物敏感性,现将来我医院就诊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74例由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患者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来我医院就诊且未经抗生素治疗过的实验室检查尿道、阴道分泌中未检出霉菌、滴虫及淋病的支原体阳性者174例,男81例,女93例;年龄18~58岁,平均31.98岁。       1.2 标本采集 采集标本时应尽可能取黏膜上皮细胞,因支原体对黏膜有较强的亲和性。男性尿道取材,先清洁尿道口,然后将男性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口内2~4cm处停留30s,捻转数次取出。患者取材前最后1次排尿应在3h以前。女性宫颈取材,先将宫颈口外黏液擦去,用女性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管内1~2cm处停留30s,捻转数次取出[2]。    1.3 试剂与方法 试剂采用法国梅里埃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分离培养、浓度测定及药敏试验试剂盒,按说明操作。将取材的拭子立即置于复溶液中,旋转挤压尽可能地溶于复溶液中,弃拭子,取复溶液3ml加到尿素/精氨酸肉汤冻干粉瓶中,使其完全溶解后,分别取55μl加入微孔测试板的各孔中,然后每孔各加1滴无菌液状石蜡油,以防液体蒸发,盖上微孔测试板盖,置于37℃孵育,24~48h后观察结果。    1.4 结果判定 分别以解脲和人型支原体对照孔作对照,阳性对照孔待检标本孔内的液体培养基,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同时无浑浊即可判定为该性支原体阳性,反之为阴性。    2 结果    支原体培养结果表明,在174例支原体感染中,单纯Uu阳性117例,占67.24%,Mh阳性8例,占4.60%,Uu和Mh同时阳性49例,占28.16%。    药敏试验中,原始霉素敏感率最高100%,其次为交沙霉素97.70%、四环素78.74%、强力霉素95.98%,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奇霉素67.24%、氧氟沙星65.52%、克拉霉素56.32%、红霉素58.62%,详见表1。表1 174例支原体感染中9种药敏结果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已成为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欧美国家已居性病之首[1],现在临床治疗支原体主要抗生素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通过174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现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最为敏感,而大环内酯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耐药程度较高, Palu曾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物在其胞内累计量及核糖体的结合量均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其耐药性的产生有关[3],所以长期使用此类抗生素和不规范用药可能是导致其耐药菌株出现的原因。由于滥用抗生素及耐药菌株的出现,药敏试验为临床选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时,不能单凭主观及经验用药,一定结合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参考文献】1 King K.Holmes主编,王贤才主译.性传播疾病.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814.2 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7.

    3 Palu G,Valisena S, Barile MF,et al.Medianisms of macrolide resistance in ureaplasma Urealyticum:a study on conection and dinieal strains. J E qidemial,1989,5:146-153.

    ↑上一篇:计算机三维重现兔先天性尿道下裂包皮血管
    ↓下一篇:尿脱落细胞Tenascinc m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