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932次

    郭晓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泌尿外科,河北 保定 071000

    【关键词】  尿潴留 导尿管留置 健康教育  膀胱造瘘术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保护肾脏功能,维持机体水电解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平衡,是某些泌尿系疾病患者终生的治疗手段。此类患者由于需要终生带造瘘管,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为提高膀胱造瘘管术患者回归社会后的生存质量,加强和重视病人术后的健康指导,提高病人和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成为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在2000年~2005年部分出院患者中,选择30例长期系带膀胱造瘘管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健康指导。年龄45~90岁,平均71岁,均为男性。前列腺增生症致尿潴留15例,因患者高龄本人不同意行手术治疗晚期膀胱癌14例,其中全膀胱切除结肠代膀胱3例,巨大膀胱结石并下肢截瘫1例。留置膀胱造瘘管时间最长5年,最短4个月。  1.2  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膀胱造瘘管,选取双腔气囊导管尿,根据造瘘口大小选择18~22F尿管,插入8~10cm,注入生理盐水10~12ml,往外轻拉,使气囊顶住膀胱造瘘口,观察周围是否有渗尿,发现渗尿可以再行注入2ml左右生理盐水,造瘘管连接引流袋,告知患者每月定期来院检查更换膀胱造瘘管,一般情况下每月换1次。  2  结果    自我护理有效22例,有效率73%。家属代理4例,占13%。偶然脱落3例,失效率10%。差错1例为患者自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错注入气囊,导致尿潴留,无法自行解决,来诊经抽出气囊液体60ml后给予更换造瘘管,恢复正常。  3  健康教育指导    3.1  心理护理:首先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不怕困难,说明带膀胱造瘘管是该疾病唯一选择,自我护理既能节约医院费用,又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且方便自身生活条件,使患者了解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必要性。同时说明使用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造瘘口2次,2次/d,边操作边指导,让患者或家属均学会操作。一般2~3d换药1次,夏季每日更换,发生漏尿、浸湿或脱落则及时更换,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内衣清洁,室内通风,以减少感染机会。注意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如出现潮红、湿疹时可以外涂氧化锌软膏,2次/d。  3.2  家庭护理:在家庭中不做膀胱冲洗,防止不规范操作致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水量大约每天2 000ml左右,嘱患者睡前、夜间、晨起都要适量饮水,尽可能昼夜均匀分开,增加尿量起到稀释尿液、冲洗尿路的作用,防止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  3.3  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以防用力牵拉。注意观察造瘘口周围有无渗湿,尿量有无减少或无尿,若出现上述情况则表示引流管有移位或脱落,应及时到医院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折叠或受压,如有血块或坏死脱落细胞堵塞,可将造瘘管反折用手挤捏,用无菌注射器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冲洗将其排除,仍不能排除时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3.4  按时更换引流袋:每周更换引流袋1次,引流管和引流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区,引流管经前面裤门引出连接引流袋,引流袋应置于膀胱区下方,防止尿流逆行导致感染。  3.5  注意观察尿液的变化:指导患者学会正确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正常尿液应是淡黄色、清亮,尿液异常,如有浑浊、脓性或血尿,多为泌尿系感染,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治疗。  4  讨论   家庭健康教育指导的意义在于对需要支持帮助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技能指导,满足患者长期或短期自我护理的需求。我们的方法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收到初步效果。通过不完全随访,有自我护理能力的患者带管外出参加活动旅游,协助家务11人,占本组人数36%。  有研究表明,膀胱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增加感染机会。本人通过临床30例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的观察,支持这一观点。同时提出对长期留置尿管、造瘘管患者谨慎使用抗生素。徐敏等[1]认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当27例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14d时,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仅40%。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不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可引起二重感染。健康指导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对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康复和维持个体的自理能力,通过健康指导可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积极参与治疗。我们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同时应提供相应的帮助支持,为其回归社会后自理生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徐 敏,徐 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

     

     

     

     

    ↑上一篇:124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下一篇:活体亲属供肾移植7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