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外科学》

    12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26  浏览次数:1376次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多见,是内科急症,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升高,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也逐渐增多,但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所以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我院自2006年以来共收治青年人AMI患者75例,其中误诊12例,现将12例青年人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广大临床医师对青年人AMI的重视,提高对青年人AMI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1临床资料12例患者年龄 29~42(平均37岁)岁,均为男性,其中知识分子 2例、农民3例、工人 7例。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3例有糖尿病史,其中1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高血脂病史;10例患者有12~25(平均17年)年的吸烟史,每日20~30支;7例有家族史;8例在发病前有大量酗酒及吸烟和劳累的诱因。8例为前壁心肌梗死,2例为后壁心肌梗死,2例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死亡。2误诊情况2.1以上腹疼痛为主要表现误诊为 “急性胃肠炎” 6例。均突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其中4例有大量饮酒的诱因,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给予止痛、消炎等治疗。其中1例延误时间达半月之久,心电图提示为“ 亚急性期心梗”,最终因心源性休克死亡。2.2以胸闷、气憋为主要表现误诊为 “神经官能症”1例。患者男性,30岁,3天前失恋后大量吸烟,随之出现胸闷、气憋,伴烦躁不安、失眠,本单位医务室诊断为 “神经官能症”,给予 安定、谷维素治疗,后因胸闷气短加重来我院急诊,诊断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3以不典型胸痛为主要症状误诊为“ 肋间神经痛”或“不明原因胸痛”4例。本组有1例在胸骨旁出现针刺疼痛,误诊为“肋间神经痛”。给予腺苷B 、谷维素等药物治疗,误诊时间长达 10天。另有1例患者出现胸部阵发性胀痛,体息后可缓解,本人未引起重视,病史达1.5年之久,最后一次饮酒后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在我院查心电图和心肌酶后证实为“再发性前壁心梗”,后出现心源性休克死亡。2.4以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1例。患者张某,32岁,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伴胸痛,在社区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数天后因胸闷加重在我院查心电图和心肌酶确诊为“急性前间壁心梗” 。3讨论3.1青年人AMI与老年AMI相比,一般少有明确的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史,但家族史和吸烟史及嗜酒史多见,且往往有短时间内大量酗酒、吸烟和劳累等诱因。推测其机制可能是长期吸烟使冠状动脉内皮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又短时间内大量吸烟、酗酒,使血循环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再加上吸烟增加血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浓度,兴奋交感神经,激活血小板,导致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引起AMI。3.2本文结果表明,吸烟、酗酒和劳累在青年人AMI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教育广大青年充分认识AMI的危险性,积极防治其高危因素,尽量做到少饮酒,不吸烟,尤其是不要短时间内大量酗酒、吸烟,避免过度肥胖。

    ↑上一篇: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下一篇: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