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食管癌术中低位结扎胸导管10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21  浏览次数:737次

      作者:哈里木•克里木,齐海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食管癌 术中 低位结扎 胸导管

      乳糜胸是胸部手术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时易损伤胸导管。乳糜胸可致大量营养物质和淋巴细胞丧失,不仅影响呼吸功能且可引起严重的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紊乱。我科于2002年1月~2007年10月对102例食管中上段癌术中均行低位结扎胸导管,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中男性68例,女性34例,年龄32~75岁,平均50岁。食管上段癌11例,中段癌91例,占同期食管癌贲门癌切除的68%。

      1.2 方法 先从上腹正中切口进腹,游离胃后关腹。然后取右侧90°卧位,从右胸第5肋间后外侧进胸,探查并游离食管及病变,彻底清除食管周围可疑病变组织,个别外侵较重的患者游离范围可达主动脉外膜、右侧心包、部分气管及支气管侧壁。拟行食管-胃吻合前充分显露后纵隔,在膈上第8~9胸椎水平或膈上5~6 cm处[1],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紧贴胸椎游离出包括胸导管在内的组织束,用7号丝线结扎1~2道。对组织束游离不满意或有瘢痕形成者可连同奇静脉一起结扎。11例食管上段癌行三切口切除食管癌,其余为Ivor-Liws切口(上腹正中切口+右胸后外侧切口),食管-胃右胸顶吻合。

      2 结果

      102例患者术后3~5 d拔出胸引管,无1例出现乳糜胸,未发现淋巴回流障碍或吻合口瘘、脓胸等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食管癌根治术的推广应用,手术中切除、清扫癌周围组织范围有所扩大,病变越广泛粘连越明显,胸导管损伤的机会就越大。Arunabh等[2]报道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为0.9%~2.0%,病死率为22.2%~26.7%。乳糜液为起始于腹部乳糜池,向上经胸导管输入静脉血的液体,成人为300~8 000 ml/24 h[3],此量因摄入量特别是脂肪多少而有明显差异,在一般情况下其平均量为2 500 ml/24 h左右,乳糜胸后大量液体、胶体及晶体的损失,可迅速导致脱水、消耗与电解质紊乱,加上大量抗体及淋巴球的损失,机体抵抗力减弱,如不及时给予相应的补充和有效的控制外溢,病人则可于短期内全身衰竭或合并其它并发症而死亡。食管癌切除中行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可减少或防止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因胸导管与食管的解剖关系不清楚易导致胸导管损伤。樊天友等[3]报道胸导管结扎术后仍有部分病人发生乳糜胸的可能。其原因主要为胸导管变异[1]、结扎不当、未结扎到胸导管。结扎胸导管时采用术中包括胸导管在内的大块结扎即可避免单独结扎胸导管而引起的丝线割裂。胸导管变异一般在膈上5~6 cm处[1],多为单根,因此胸导管结扎必须在此部位。但也有极少数病人胸导管为双干或多干畸形[4],结扎时应注意。本组手术病例中尚未遇到此种情况。有作者报道治疗乳糜胸的新方法有胸膜外胸导管结扎术[5],这种方法值得推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中上段食管癌术中低位结扎胸导管是防止乳糜胸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孝迈,秦文瀚,孙玉鹗.现代胸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11-412.

      [2] Arunabh S,Fein A,杜志军.乳糜胸[J].世界医学杂志,1998,2(4):61-67.

      [3] 樊天友,沈 飚,朱汉达.胸导管结扎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分析[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14(6):428-429.

      [4] 邵令方,张毓德.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87:621-625.

      [5] 姜正兴.治疗乳糜胸的新方法胸膜外胸导管结扎术[J].实用医学杂志,2002,9(5):374.

    ↑上一篇: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12例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