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1-08-18  浏览次数:785次

      作者:林明珠  作者单位: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 泉州

      【关键词】 血气胸,急救,护理

      创伤性血气胸是由于胸腔内大量积血、积气压迫伤侧肺和纵膈,影响呼吸、循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以胸闷、气促、咳嗽,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为特征,易并发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观察护理不当,可贻误生命。我院自2004年至2007年共收治外伤性血气胸28例,在实施抢救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材料

      28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男23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20岁~57岁,平均年龄为38岁。车祸伤5例,刀刺伤21例,挤压伤2例。合并肋骨骨折19例,肺挫伤4例,脾破裂1例。

      1.2 治疗效果

      胸腔穿刺抽吸2例,行手术胸腔闭式引流26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3.6%。

      2 护理

      2.1 创伤急救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护理人员即准备抢救器械:包括胸部固定带、胸腔穿刺包、胸腔引流瓶、吸氧管、吸痰管、留置针、输液器、输血器及各种抢救药品等。搬运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时,应双手托患者的躯干部,保护患者的受伤部位,搬运的动作要轻柔,勿牵拉、扭曲,避免再损伤。立即去掉污染衣裤,暴露受伤部位,用胸带包扎固定胸部,以减轻疼痛和控制反常呼吸,避免加重胸部损伤。

      2.2 建立生命支持系统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由于胸腔大量积血、积气,压迫伤侧肺及纵隔,造成纵隔移位或纵隔摆动,同时大量出血,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骤减,常常导致休克。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给予建立双静脉通路,选肘静脉或颈内静脉,采用18号~22号静脉留置针,以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先输入晶体液,再输入胶体,其晶体与胶体之比为3∶1。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液体滴速。如患者经过输液、输血后血压仍不回升,反而下降,应考虑胸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迅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首先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4 Lmin~6 Lmin,以蒸馏水湿化为宜,否则导致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加重呼吸道阻塞。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若吸氧状态下SpO290%,可面罩加压给氧10 Lmin~15 Lmin,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4 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皮肤、黏膜、甲床颜色、末梢温度及合并伤的情况。根据病情每5 min~30 min监测BP、P、R各1次,并作好记录。

      2.5 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当患者胸腔大量积血积气,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气体交换,造成患者缺氧、呼吸困难、肺不张、肺部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在抢救同时,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可使肺复张,改善呼吸困难。

      2.5.1 保持引流管道密闭

      应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及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妥善固定各衔接处,防止管道滑脱,搬动患者时或更换引流管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2.5.2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每日更换。胸壁引流口处敷料应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2.5.3 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每1 h~2 h向水封瓶方向捏挤引流管,引流管通畅可见水封瓶长管内的水柱随呼吸动作上下波动,且嘱患者咳嗽时有气泡逸出,如水柱无波动或无气泡逸出,表示引流不通,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5.4 观察和记录

      观察引流管及水柱波动并做出正确判断。引流管不畅时可使用负压间断抽吸促使其通畅。同时观察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改善或加快,认真观察引流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如24 h后,平静呼吸时,引流管内有大量气体逸出,则考虑有支气管断裂或肺组织破裂的可能。

      2.6 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合并伤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给予留置导尿,监测尿量及液体出入量,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5 ml,尿色变深呈酱油色,说明有循环血量仍不足,需要加速输液、输血。患者若有腹痛、腹胀情况,须考虑合并内脏损伤,加强观察,及时报告医生。

      2.7 预防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进行深呼吸及吹气球训练,经常改变体位,并轻轻拍扣患者背部,以利咳痰及肺复张,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及胸腔感染。

      2.8 减轻疼痛与不适

      患者因外伤,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可限制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应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对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胸带固定,也可以用1%普鲁卡因作肋间神经封闭,当患者咳嗽、咳痰时应协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用双手按压患者胸壁,以减轻疼痛,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9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突然受到外伤,并且伴有疼痛,呼吸困难,常表现为精神紧张,心情焦虑、恐惧。此时,要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安慰。对患者及家属应热情、体贴、安慰,护理应沉着、冷静,工作有序而不慌乱,动作敏捷、熟练,使患者有安全感,减轻紧张情绪、消除顾虑,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0 饮食和活动的指导

      无合并伤者,术后6 h给予清淡流质饮食,观察有无呕吐及不适,逐渐给予软食、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纤维素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术后6 h患者病情稳定后,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呼吸、引流和减轻伤口疼痛。指导患者练习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促使胸内气体排出,指导正确带管下床活动或吹气球,3次d~5次d,5 min次~10 min次,促使肺复张,防止并发症,避免用力及负重活动。

      2.11 拔管护理

      患者置管6天后,引流液50 ml,无气泡逸出且颜色变浅,水柱波动不明显,听诊伤侧呼吸音清楚,经X线摄片示肺膨胀良好,患者无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予以拔管。拔管时先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可办理出院。

      肋骨骨折患者3个月后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3 小结

      综上所述,创伤性血气胸的患者病情危急,如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措施,防止休克和呼吸衰竭的发生,加强护理,从而提高治愈率。

    ↑上一篇:107例双瓣置换手术临床分析
    ↓下一篇:经右胸并上腹两切口行中段食管癌根治术120例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