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731次

      作者:董黎霞,严印珍  作者单位:万荣县卫生监督所,山西 万荣 044200

      【摘要】 目的:为提高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愈率,促使胸腔积液迅速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等后遗症。方法:在我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中选择一部分病例进行观察。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西药化疗方案和中药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胸膜肥厚粘连 治愈率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除具有结核中毒症状外,最典型的就是:胸痛、胸闷、气短。西药抗结核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疗程长,见效慢,易产生胸膜肥厚粘连,继而影响肺功能。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50例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者。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均系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住院患者。治疗组50例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5岁~70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8 d~29 d,平均17 d。对照组48例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14岁~65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8 d~30 d,平均19 d。两组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胸部X线和B超检查有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呈渗出性改变。临床表现具有结核中毒症状和胸痛、胸闷、气短、叩诊浊音[1]。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抗结核治疗 雷米封0.3 g,利福平0.45 g~0.6 g,吡嗪酰胺1.5 g,1次/d,顿服;链霉素0.75 g~1 g,1次/d,肌肉注射。同时加用强的松30 mg,顿服,10 d减量一次。并在X线及B超下定位抽胸腔积液1次~3次,少量胸腔积液靠自行吸收。

      1.3.2 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抗结核治疗药物 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泻肺逐饮,和解清热,利气通络。基本方:柴胡、枳实、黄芩、葶苈子、杏仁、法半夏各10 g,全瓜蒌、茯苓各15 g,赤芍12 g、苡仁20 g、桂枝6 g。加减:胸痛重者加玄胡20 g、香附10 g;腹胀者加大腹皮15 g、桑白皮10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服。30 d为1个疗程[2]。治疗过程中观察胸腔积液吸收及胸膜肥厚粘连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胸部X线和B超检查胸腔积液完全吸收,临床症状消失;显效:X线和B超检查胸腔积液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好转:X线和B超检查胸腔积液较前减少,临床症状减轻[3]。

      2 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50例中,治愈46例,治愈率为92%;对照组48例中,治愈23例,治愈率为47.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胸膜肥厚与粘连情况比较:治疗组50例中,出现胸膜肥厚粘连者16例,粘连率32%;对照组48例中,出现胸膜肥厚粘连者32例,粘连率是66.6%。治疗组临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结核性渗出生胸膜炎临床常见,国内外对此常规采用西医化疗,胸腔积液量大时胸穿抽水,对有些年老体弱患者这种方法难以承受。对包裹性胸腔积液采取保守治疗效果差。而祖国医学在这方面却有比较好的优势,在西医化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施治,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中医学中“悬饮”范畴,起因多是身体虚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肺虚卫外不固,时邪侵袭所致。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于胸肋,而成悬饮之病。起病较急,多有发热,治以泻肺逐饮,和解清热,利气通络。故方中用葶苈子以泻肺逐饮,柴胡、黄芩和解清热,枳实、全瓜蒌、法半夏、杏仁宣肺宽胸气,赤芍、甘草缓急通络止痛,必须注意,由于饮证总属阳微阴盛,本虚标实之候,不可过用寒凉之品,故加用桂枝、苡仁、茯苓温化水饮,利湿健脾。诸药合用使邪去、热清、气畅、痛止。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能加快胸腔积液吸收,减少包裹性积液、胸膜粘连、肥厚等后遗症的发生,使患者临床症状及早改善,缩短疗程,节省费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M].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2] 石君华.周惠香.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J].湖北中医杂志,1999:21.

      [3] 宋龙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48例[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6(2):2.

    ↑上一篇:高龄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有限肺切除32例
    ↓下一篇:腔内置管术在胸段食管破裂中的应用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