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内镜下置放125I粒子覆膜支架在恶性食管气管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3-11  浏览次数:600次

      作者:毕明刚 陈文琰 作者单位: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覆膜支架对恶性食管气管瘘的疗效。方法 在内镜指引下先将食管狭窄部位扩张,根据病变的大小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选择合适的特制覆膜粒子支架,按一定规律装上125I粒子,对19例食管气管瘘患者进行治疗。内镜直视结合X线透视,将125I粒子覆膜支架置入狭窄部位和瘘口处。结果 19例患者皆1次置入支架成功,无放射粒子脱落,瘘口完全封堵,呛咳症状立即消失。按stooler分级,治疗后0级13例,1级4例,2级2例。患者吞咽困难持续缓解时间3~15个月,平均7.3个月。存活时间4~18个月,平均7.8个月,尚有5例存活。结论 125I粒子覆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的一种疗效好,成功率高,痛苦小,且易于普及的姑息治疗方法。

      【关键词】 碘125粒子;食管气管瘘;覆膜支架

      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5%~10%[1]。瘘口所致的顽固性肺部感染及进食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年国内外应用普通覆膜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收到肯定疗效[2]。我们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采用125I粒子覆膜支架治疗19例食管气管瘘患者,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48~86岁,平均年龄63.4岁。均行内镜、X线碘油造影,CT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病变部位距门齿18~24 cm,其中18~20 cm 8例,20~22 cm 5例,22~24 cm 6例。瘘口直径约1.0 cm 13例,1.0~1.5 cm 3例,内镜下观察不清3例,用X线碘油造影证实。全部吞咽困难19例,饮水呛咳,合并肺内感染9例。

      1.2 操作方法

      1.2.1 器械准备:富士能EG200FP电子内镜,安全导丝长350~400 cm,外径0.6 mm,前端挺而软。SavaryGilliard锥形硅胶扩张器和支架置入器。北京有色研究院生产镍钛记忆合金网状覆膜支架,外挂粒子仓为硅胶管状,直径0.7 mm,长4.7 mm。放射性125I粒子由北京原博新创生物学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粒子活度0.7 mci,半衰期59.7 d。肿瘤内放疗计划系统(treament plan system,TPS)由北京科霖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皆禁食,输液,加强支持疗法,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经内镜、碘油造影,明确肿瘤及瘘口的形状部位、长度、直径。选用合适的覆膜粒子支架,根据胸部CT显示,应用TPS重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粒子植入的数量,层数及放射剂量分布率。在食管支架外径粒子仓中安装好粒子,装入置入器中。术前准备与内镜检查相同。先将内镜送至食管狭窄上方,通过活检孔将导丝送入并穿过狭窄部,在X线下确定导丝前端留置胃腔内,将胃镜退出。用SavaryGilliard 锥形硅胶扩张器沿导丝对狭窄部逐级扩张,扩至1.2~1.4 cm,镜身能通过为止。把装有125I粒子的覆膜支架压缩后装入置入器中,然后再将置入器沿导丝送至狭窄部及瘘口处,结合X线进一步调整位置,当置入器插到所需的深度,立即退外鞘,使压缩的125I粒子覆膜支架置于预定位置,撤出支架输送器及导丝,进镜进一步观察支架位置,再口服稀硫酸钡观察瘘口封堵、支架开通情况,及时观察有无穿孔、支架是否异位。

      2 结果

      2.1 疗效 食管气管瘘患者19例,置入125I粒子覆膜支架皆1次成功,呛咳症状立即消失。按stooler分级,治疗后0级13例,1级4例,2级2例。合并肺部感染9例,置管1周,肺内感染治愈。经随访,吞咽困难持续缓解时间3~15个月,平均7.3个月。营养有不同程度改善,体重增加2~3.5 kg。存活时间4~18个月,平均7.8个月,尚存活5例。死亡14例,原因分别为全身衰竭7例,严重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例,消化道大出血4例,多处转移瘤1例。

      2.2 并发症 术后主要胸痛和咽部不适感,共13例(68.42%),对症处理2~5 d消失。术后少量出血例5例(26.32%)。本组未见穿孔及移位现象。

      3 讨论

      晚期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常危及患者生命,未经治疗瘘可导致肺部持续性感染和进食障碍,平均生存时间在1~6周[3]。因此,封堵瘘比治疗恶性病变本身更重要。以往的姑息治疗手段,如食管旷置术,胃造瘘或转流术等预后极差[4],不仅病死率高,而且不能经口进食,生活质量差。近几年国内外应用普通覆膜支架,虽能迅速中止瘘,改善进食,但普通覆膜支架对肿瘤本身无任何治疗作用。内镜直视下,将125I粒子覆膜支架置放瘘口及狭窄处,不但能迅速中止瘘,而且携带125I粒子直接贴敷于肿瘤边缘,对肿瘤组织进行低剂量,长期照射。覆膜支架粒子仓内的125I粒子释放低能量光子产生γ射线,持续照射肿瘤细胞,使肿瘤的氧增比减少,乏氧细胞比例减少,不断地消耗肿瘤干细胞而使肿瘤细胞死亡[5]。本组患者经125I粒子覆膜支架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吞咽困难持续缓解时间平均7.3个月,存活时间平均7.8个月,比普通加膜支架疗效明显[2]。且痛苦小,成功率高,是易于普及的姑息治疗方法。

      置管时,操作要轻,遇到阻力,需在X线监视下,变换导丝头端方向,使导丝头端始终在胃腔内。支架的置入位置,以上、下超过狭窄病变段1.0~2.0 cm为宜,对于颈段高位狭窄者严格掌握适应证。125I粒子支架置入后患者饮食应尽量少渣,少纤维,细嚼慢咽,以免食团梗阻在狭窄段。

      【参考文献】

      1 Lolley DM,Ray JF,Ransdell HT,et al.Management of malignant esophagorespiratory fistula.Ann Thorac Surg,1978,25:514520.

      2 毕明刚.内镜下置放覆膜支架在恶性食管气管瘘姑息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01,4:362.

      3 Han YM,Song HY,Lee MJ,et al.Esophagotespiratory fistulae duo to esophageal carcinoma:pallialition winth a covered Giantur CO srent.Radiology,1996,199:65.

      4 Buess G,Schellong H,Kometz B,et al.A modified prosthesis for the treat ment of malignant esophagotracheal fistula.Cancer,1988,621:1679.

      5 Freeman ML,Goldhagenp P,Sierra E,et al.Studies with encapsuldted 125 I sources Ⅱ.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rive biotogical effectiveness using cultured mammalian cells.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82,8:13551361.

    ↑上一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致开胸术后出血分析
    ↓下一篇:12例心脏外伤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