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心肺联合移植体外循环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27  浏览次数:896次

    作者:丁宁,陈秀俭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手术室;安徽 合肥 230061

     【关键词】  原位心肺移植;体外循环

      本院于2004年12月17日为一例先天性多囊肺合并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成功施行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至今存活,生活质量良好。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34岁,43 kg。供体为志愿捐献器官的脑死亡患者,男性,21岁,体重约50 kg。ECC使用国产人工心肺机,膜式氧合器。预充液为乳酸钠林格氏液、血定安、白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后降温至鼻咽温在26℃~28℃,动脉灌流量55~100ml/(kg·min)、MAP维持50~80 mmHg、Hb:68~85 g/L,ACT>750s,加入抑肽酶450万U。吻合主动脉时复温,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经确认移植心肺在辅助循环能承担移植后自身循环功能、各吻合口无漏血现象后停机。

      2  结果      ECC时间269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5 min,供体心肺热缺血6 min、冷缺血190 min。辅助循环96 min,顺利脱离ECC。术后 18 h清醒,12 d拔除两侧胸腔引流管,16 d咳嗽有力、痰能自行排出。术后48 d离开隔离病房出院回家,心功能II级,术后第4个月开始参加轻微田间劳动及一般性家务劳动。

      3  讨论      心肺联合移植术创伤大,吻合口多,术后出血是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1]。在终止ECC前应提高灌注血压,观察吻合口渗血情况,以尽可能在ECC期间完成止血操作,减少术后出血的危险。      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是受体免疫系统针对移植物中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而产生的一种生物反应[2]。ECC过程中血液与人工材料广泛接触,对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补体的激活和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使上述生物反应进一步加重。为尽可能减轻此作用和预防出现超急排斥反应,除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体外循环材料外,可在ECC中加入大剂量甲泼尼龙,以稳定细胞膜,抑制多核粒细胞、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反应[3]。      移植术后感染关系到手术的成败。ECC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在预充液中加入大剂量抗生素,对预防和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移植心脏复跳后的后并行循环可为移植心肺偿还长时间缺血后的氧债,帮助移植心肺度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阶段[2]。因此辅助循环时间应尽量长一些,以利于心肺功能的充分恢复,有助于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胡小琴.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04.

      [2] 龚庆成.体外循环技术指导[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45-354.

      [3] 宗白鹭,杨婷,王亚珠,等. 体外循环下心肺联合移植术一例[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3:240.

    ↑上一篇:1例高龄患者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
    ↓下一篇:不同血浆代用品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