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心脏巨大脂肪瘤1例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823次

    作者:欧晓敏,肖大伟,郑育举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 汕头 515041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原发心脏肿瘤发病率约为0.02%,其中3/4为良性肿瘤,1/4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中约1/2为粘液瘤,余多为脂肪瘤、横纹肌瘤等。其中良性粘液瘤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且脂肪瘤仅见零星病例报道。2006-11我科收治巨大心脏脂肪瘤1例,现报道如下。

      [病例]女性,61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块1周入院。患者平时无自觉症状,活动后无胸闷、心悸、气促,一般情况好。既往体检,个人史、家族史、婚育史无特殊。体检:血压、心率正常。双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5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部CT:纵隔内左心缘旁见一巨大不规则型低密度病灶,包膜完整,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其内密度均匀,CT值为-115.2Hu,纵隔受压右移(图1)。诊断考虑纵隔(左心缘旁)脂肪瘤。

      [治疗与预后]气内麻下行剖胸(胸骨正中)脂肪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直径约15cm)源于左房室沟,随心脏跳动,脂肪状,油腻感,包膜完整,行肿瘤包膜内切除送检。病理报告:镜下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伴少量小血管和胶原纤维条索。诊断:心脏脂肪瘤。术后康复出院,随访中,未见复发。

      [讨论]心脏原发肿瘤中以心脏粘液瘤为多见,脂肪瘤约占心脏良性肿瘤的8.4%[1]。脂肪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且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脂肪瘤按病理形态可分为孤立性脂肪瘤和浸润性脂肪瘤两大类,其中孤立性脂肪瘤镜下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具有完整的包膜。浸润性脂肪瘤镜下见脂肪细胞浸润分隔心肌细胞,一般无完整的包膜。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心内膜下脂肪瘤、心肌内脂肪瘤、心外膜下脂肪瘤。脂肪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脏杂音、心律失常以及由于局部占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例也可以无症状(如本例)。这主要取决于病理诊断、肿瘤生长部位和瘤体大小。孤立性的肿瘤对机体影响主要是占位和梗阻症状,可以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杂音。浸润性脂肪瘤则多有心律失常,此类脂肪瘤无包膜,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而致心律失常[3]。较小脂肪瘤仅可表现为心脏杂音而无心力衰竭症状,而孤立性的较小的心腔外的脂肪瘤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心脏脂肪瘤的临床症状均为非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其中以心脏超声心动图、MRI和多层螺旋CT(MSCT)为主[4]。超声心动检查对于心内膜下脂肪瘤及心肌内脂肪瘤突入心腔内部分能够很好地显示,对于脂肪瘤与正常心肌的界限及脂肪瘤的外缘界限却无法清楚显示。MRI可以清楚显示脂肪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心肌组织的关系,MSCT心脏增强扫描还可以通过多时相重建观察肿瘤的运动情况,测量CT值为典型均匀脂肪密度可以明确诊断[5]。诊断时应注意与心包囊肿和心表脂肪鉴别。治疗和预后 外科手术切除是根治心脏脂肪瘤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脂肪瘤的恶变率低,若肿瘤体积小,对机体循环系统功能无影响,则可以采取保守治疗,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一旦产生症状可随时手术切除。一般孤立性脂肪瘤可完整切除,手术效果和预后均较理想。而浸润性脂肪瘤由于其弥漫性生长,手术不易切除干净。若手术切除范围太广可造成心脏穿孔,心腔过小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故此类型脂肪瘤手术效果较差,可遗留心律失常,术后复发率也较高。

    【参考文献】    [1]Heath D. Pathology of cardiac tumors[J]. Am J Cardiol, 1968, 21: 315-327.

      [2]Harjola PT, Ala-Kulju K, Ketonen P. Epicardial lipoma[J]. Scand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85, 19(2): 181-183.

    [3]Voigt J, Agdal N. Lipomatous infiltration of the heart. An uncommon cause of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a young man[J]. Arch Pathol Lab Med, 1982, 106(10): 497-498.

      [4]Krombach GA, Spuentrup E, Buecker A, et al. Heart tumo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multislice spiral CT[J]. Rofo, 2005, 177(9): 1 205-1 218.

      [5]Luna A, Ribes R, Caro P, et al. Evaluation of cardiac tumors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Eur Radiol, 2006, 16(8): 1 858-1 859.

    ↑上一篇:电视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矫治术的麻醉体会
    ↓下一篇:二氮嗪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