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全身伽玛刀治疗2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808次

    作者:姜忠于,邵志华,张树亭

    作者单位:324004 浙江省衢化医院伽玛刀治疗中心

     【关键词】  全身伽玛刀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仍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HSCLC)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有部分早期病例因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治疗,临床经验认为选择放射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几年开展的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肺癌的疗效。本院2002年12月至2005年9月对22例早期NSCLC采用全身伽玛刀(γ刀)治疗,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8~82岁(中位年龄68岁),KPS≥70分;鳞癌15例,腺癌6例,混合癌1例。肿瘤分期:Ia期2例,Ib期6例,IIa期4例,IIb期10例;中央型9例,周围型13例;肿瘤直径<3cm 5例,3~5cm 13例,>5cm 4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OUR-QGD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患者平卧于体部定位架人的真空负压垫上,塑形抽真空固定体位。行CT 5cm无间距找描,以确定靶区范围和邻近组织器官的比邻关系。记录N型尺值,重复定位尺值及患者体表标记点的X,Y,Z坐标参数,并仔细核对后,获得的图像资料和相关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轮廓定义和三维重建。勾画靶区PTV在GTV基础上外扩1cm,并对靶区排布靶点,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计划。PTV(计划靶体积)覆盖95%以上CTV,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采用50~65%等剂量线包绕靶区,单次边缘剂量4~6Gy/次,总放射剂量38~5Gy,分7~10次完成,4~5次/周。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2~3个月进行CT复查,按WHO肿瘤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放射性损伤按RTOG(美国放疗协作组)放射反应评价标准,分级早期损伤。

      2  结果

      2.1  疗效  随访2~33个月。治疗后2~3个月CT复查显示:完全缓解(CR)54.5%,部分缓解(PR)率40.9%,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CR+PR)为95.4%。已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转移,局部复发1例,非肿瘤死亡2例。1、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为90.9%、72.2%和 95.4%、81.8%。其中1例治疗后2周内行手术切除,1例治疗后行化疗加手术治疗,2例行第2次立体定向γ刀治疗。

      2.2  副反应  肺部放射性早期反应Ⅰ+Ⅱ级5例,≥Ⅲ级2例;晚期反应主要表现为局域性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咳嗽,胸部不适等。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3例,≥Ⅲ级1例。所有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全部完成治疗。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70%的肿瘤患者需在不同的阶段做放疗。然而常规放射治疗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低,因为杀灭一个5cm的直径大小NSCLC需要80~90Gy,甚至100Gy,采用常规分割治疗模式局部控制率达到≥50%也需要>84Gy的剂量,这在常规放疗中是很难的[1]。γ-刀治疗、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对提高肿瘤治疗剂量,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放射量有其独特的优势。夏廷毅[2]治疗43例早期NSCLC,以50%等剂量线,5Gy/次,5次/周,边缘总剂量为40~50Gy/2周,中心剂量为80~100Gy。1、2、3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3.3% ,81.7%,81.7% 和87.61%,77.81% ,77.81%。于金明[3]将60例早期NSCLC随机分组进行三维适形大分割加速放疗和常规放疗对比研究显示:疗效前者优于后者增加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地转移率,延长生存期且毒副反应可以接受。本组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治疗22例早期NSCLC,以50%~65%的等剂量线,单次周边剂量为4~6Gy,总放射剂量为38~50Gy,分7~10次,每周4~5次,结果比较满意。未行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用三维CRT并采用大分割加速放疗即考虑到放疗中肿瘤干细胞的再增殖又顾及正常组织的保护,符合放射生物学的原理。

     李高峰等[4]对31例70岁以上早期NSCLC γ刀治疗,1、2年生存率为83.9%和52.6%,总有效率为87%;<3cm肺癌和>3cm肺癌的CR率为71%和29%,差异有显著性。本组<3cm和>3cm的有效率相仿,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3cm的中央型肺癌较多和>3cm的周围型肺癌较多有关,中央型肺癌往往受到肿瘤大小和邻近敏感器官的剂量耐受性的限制。本组3例 ≥5cm周围型肺癌,没有重要敏感器官累及,提高了分次剂量和缩短了疗程,病灶完全消失。所以作者认为,只要肿瘤不是太大且邻近没有重要敏感器官的限制,可用根治量或提高剂量将其杀灭,也就是说肿瘤对放疗是否有效应与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周围正常组织器官耐受量等综合因素有关。本组1例周围型低分化鳞癌治疗后进行化疗加手术切除,术前病灶缩小50%,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多灶性团块状坏死,伴严重纤维化,未找到肿瘤细胞。所以放疗的疗效评价除采用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外,影像学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多样性的变化,如前述的肿瘤仅部分缩小,并产生了纤维疤痕组织, 影像学长期无变化,可能表明癌瘤已根治。

    【参考文献】    1 陈桂圆,于金明,范廷勇,等.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照射加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Ⅱ期试验结果分析.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162~164.

      2 夏廷毅,孙庆选,李平,等.体部γ-刀高分次剂量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20~40.

      3 于金明,任瑞美,袁明智,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割研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158~161.

      4 李高峰,李明昱,高鸿,等.7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北京放射肿瘤学术论坛,2004,5:139~141.

    ↑上一篇:胸主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脊髓保护措施
    ↓下一篇: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密度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