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胸部结节病的螺旋CT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14  浏览次数:672次

    作者:王强,于卫中,杨建秀    作者单位:莱州市中医院,山东 莱州 261400;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莱州 261400

    【关键词】  胸部结节病 螺旋CT 分析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受累的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疾病,胸内淋巴结和肺是最常受累的器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收集近10年来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胸部结节病的螺旋CT资料,回顾性分析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1岁~62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活动后气短、低烧、干渴、胸痛等;查体:浅表淋巴结肿大10例;实验室检查:24例接受结核菌素试验(PPD),其中20例阴性,3例阳性。

      1.2  检查方法  主要使用GEHispeed FX/I 型和Light speed 16层 CT机检查,扫描方法:患者仰卧检查台上,先自肺尖至膈角处,以层厚2 mm~10 mm、螺距1.5行常规螺旋平扫和高分辨率扫描,增强扫描。

      2  结果      25例中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者24例,其中23例表现为双侧对称或大致对称改变,单侧淋巴结肿大者仅1例,所见淋巴结均呈均匀性中等以上强化,肿大淋巴结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无融合,有5例肿大淋巴结压迫周围支气管使其变形移位。      本组有肺部改变20例,表现为多发结节影16例,结节影最小为5 mm,最大为31 mm,其中5例粟粒状多发小结节。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2例,肺间质纤维化改变7例,小叶间隔增厚9例,磨玻璃样影8例,胸腔少量积液1例,无肺部改变而有淋巴结肿大2例。      本组经手术病理、胸腔镜、纤支镜和浅表淋巴结活检证实18例,经内科治疗随访证实7例。

      3  讨论

      3.1  结节病的概念  结节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病因不明,病理上胸部结节病的最重要特征是非干酪性肉芽肿,是以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为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的肉芽肿,中心部分主要是多核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结节周围有网织纤维,可以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结节,90%以上的病例侵犯肺和胸内淋巴结。

      3.2  胸部结节病的螺旋CT表现特点  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胸部结节病最常见的改变[1]。在分布上以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最多见,而单侧少见;肿大淋巴结内密度均匀,没有坏死,均匀强化,淋巴结间无融合,无浸润性改变为其主要特征。肺门、淋巴结肿大常引起周围支气管受压移位,这一征象与肺内疾病鉴别有意义。肺部改变:胸部结节病肺内病变最常见的是多发结节灶,结节灶大小不等,可为粟粒状小结节,多发,边缘多不规则。主要中上肺多见,常表现为不规则、串珠样结节灶;另外,还可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病变,可呈磨玻璃样肺浸润,也可呈纤细的或粗大的网织状、囊状或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改变,高分辨率CT肺内小结节沿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磨玻璃样影和纤维化多位于上叶。

      3.3  胸部结节病的鉴别诊断  肺门淋巴结结核:发病年龄较小,常为单侧淋巴结增大,CT平扫其增大淋巴结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纵隔淋巴瘤:表现为纵隔内淋巴结广泛增大,相互融合,并可侵犯局部血管与气管外脂肪间隙,这是与本病的主要鉴别点。肺门和纵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气管前、腔静脉后、肺门与气管隆突部,多为一侧性。特发性间质纤维化等肺内纤维化病变:多无肺门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鉴别不难。粟粒性肺结核:若有双肺门、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有时鉴别困难,如经抗结核的正规治疗后无效,应考虑结节病的可能。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不典型结节病的诊断很困难,如单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或只有肺部异常而无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均需要临床治疗随访观察或活检证实,结节病晚期纤维化与慢性支气管炎、尘肺、间质性肺疾病等所致的纤维化形态学差异不大,结合临床病史鉴别不难[2]。

    【参考文献】    [1] 潘纪戌.CT与高分辨CT在胸部结节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95298.

      [2]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等.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923928.

    ↑上一篇:气胸低位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观察
    ↓下一篇:体外循环手术中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