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超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1113次

    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治疗当中比较少见的症状,目前研究当中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大脑前动脉梗死,椎基底动脉主干梗死。脑梗死面积直径>5.0 cm或梗死波及2个脑叶以上者,或脑梗死波及范围大于同侧1/2或2/3的面积。大面积脑梗死占所有缺血性中风的3% 到15%,是造成高死亡率与重度残障的主要原因[1]。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在当前的治疗中超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超早期组与常规组,每组7例,超早期患者使用以弥散磁共振(DWI)为指征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常规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7 d GCS评分和病死率数据进行比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超早期组与常规组,每组7例。超早期组男4例,女3例,年龄33~60岁,平均(38.23±6.25)岁。常规组男5例,女2例,年龄30~61岁,平均(36.78±9.15)岁。所有患者都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常规组7例患者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超早期组7例患者使用以弥散磁共振(DWI)为指征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具体研究如下:超早期组在发病后1~3 h内均做头颅MRI弥散加权像(DWI)检查,提示大范围的水聚集区域。于病变同侧行骨瓣减压术,病变侧距矢状缝1 cm以上,去瓣直径10~12 cm,硬脑膜悬吊在骨窗边缘,如发现坏死脑组织应及时的切除。常规组在确证为脑梗死后进行常规的抗梗死治疗[2]。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早期组与常规组在接受不同治疗之后,在7 d GCS评分数据上分别为(10.74±2.17)、(6.58±2.69)。病死人数上分别为1 例和3例,病死率分别为15.58%、3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早期组与常规组在治疗后7 d GCS评分和病死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超早期组与常规组治疗效果对比组别 例数 7 d GCS评分( s x± ) 病死率(%)超早期组 7 10.74±2.17 15.58 常规组 7 6.58±2.69 35.68 P值 <0.05 <0.05 3 讨论大面积脑梗死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死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研究指出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3]。可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还应注意控制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研究指出,超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4]。在本次研究当中超早期组与常规组在接受不同治疗之后,在7 d GCS评分和病死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证明了以上观点。这有效的说明了以弥散磁共振为指征超早期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可广泛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刘 臻,王德重.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2010,16(1):15. 

    [2] 王 军.大骨瓣减压术在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3(1):72. 

    [3] 范晓峰,黄 强,戴伟民,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大面积脑梗死[J].现代实用医学,2011,24(1):92. 

    [4] 付振宇,王玖飞,赵 江,等.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的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8(1):88. 

    [收稿日期:2013-05-30 编校:徐强]

    ↑上一篇: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分析
    ↓下一篇:脑出血患者损伤脑组织中Nogo蛋白基因表达与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