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2-08-14  浏览次数:1053次

      作者:王宝奎,邓树才,窦如明,甄刚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西骨科医院,天津 300202;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摘要】 目的]探讨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7年2月~2005年7月共收治129例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将129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1组70例行头环牵引,其中31例头环牵引加背心带支架保守治疗,39例头环牵引加手术治疗(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1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另1组59例行颅骨牵引,其中13例颅骨牵引加支具保守治疗,46例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前路手术22例,后路手术2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头环牵引与颅骨牵引对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无明显差异;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统计学处理显示头环牵引组要明显好于颅骨牵引组,复位所需时间比颅骨牵引组短,完全复位率高,减压充分,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治疗后离床时间头环牵引组要短于颅骨牵引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可改善复位功能,对颈椎的牵引固定作用较颅骨牵引更为坚强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头环牵引; 颅骨牵引

      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的急诊治疗恰当与否决定患者的预后,在伤后使颈椎骨折脱位尽快复位,稳定颈椎至关重要。本科应用头环牵引及颅骨牵引治疗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7年2月~2005年7月收治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129例,随机采用2种方法治疗,70例行头环牵引;59例行颅骨牵引(表1、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略)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脊髓功能的Frankel分级情况(略)

      1.2 方法

      1.2.1 头环牵引 头环规格的选择,以头环的内沿与头皮之间的距离1.5 cm为宜。颅钉进钉点在两侧眉弓中外1/3上0.5~1.0 cm和相应平面的枕骨中线两侧(一般是在耳尖的后上方1.0~2.0cm左右),局麻,将颅钉用扳手直接拧入皮肤至颅骨外板,先将对角线位置上的2枚颅钉拧紧,再拧另外2枚。颅钉的紧度应以头环不能再移动,患者感到头部有明显的紧箍感为止。一般认为旋以0.9 N.m的扭距比较合适,1~2 d后再将颅钉旋进一个螺纹的深度,以后每3~5 d再用扳手检查颅钉是否有松动,以保证颅钉的稳定。

      1.2.2 颅骨牵引 自鼻梁正中至枕后结节划一纵线,两颞骨乳突尖端经颅顶划一横线,将颅骨牵引弓的轴对准以上二线交点,钩尖落在横线上的点,即钻孔部位。局麻,作小切口,用特制钻头在颅骨外板钻孔。将颅骨牵引弓的钩尖嵌入颅骨钻孔内,旋紧后即可加重量牵引。

      1.2.3 牵引方法 上颈椎的牵引质量1.5~5 kg,牵引12~24 h后床旁摄X线片。根据骨折脱位的复位情况,调整牵引质量和角度,一般在5~7 d达到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尤其伴有脊髓不全损伤的患者,采用快速牵引复位。牵引质量从1.5 kg逐渐增加,每小时增加1 kg,同时在床旁摄X线片,根椐受伤机制及摄X线片情况调整牵引方向,牵引质量不超过15 kg。牵引后1~5 d行颈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当时或3周之内拆除头环或颅骨牵引。保守治疗患者,头环牵引组在骨折脱位复位后即可佩戴Halo-Vest架坐起或离床活动。颅骨牵引组需要在骨折脱位复位后完全稳定后(一般3周左右)佩戴外固定装置坐起或离床活动。3个月后X线片复查,如脱位无复发、骨折已愈合,拆除头环及Halo-Vest架或外固定装置。

      2 结果

      头环牵引组牵引后,31例穿背心带支架保守治疗,39例手术(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1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颅骨牵引组牵引后,13例佩戴支具保守治疗,46例手术(前路手术22例,后路手术2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对2组129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12个月(6~48个月)。得到结果如下(表3~6)。

      表3 2种方法对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所需时间的比较(略)

      表5 2种治疗方法离床时间的比较(略)

      表4 2种牵引方法复位情况的比较(略)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的Frankel分级情况(治疗后改善例数)(略)

      1.头环牵引的复位时间较短,特别是在下颈椎损伤的病例(P<0.05);

      2.头环牵引的复位率在下颈椎损伤中高于颅骨牵引(P<0.05);

      3.离床时间(P<0.05);

      4.头环牵引更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P<0.05)。

      典型病例1,男,40岁,车祸致伤颈部,不全瘫,Frankel分级C级,影像学显示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伤后6 h行头环牵引,1周后复查X线片,寰枢椎脱位复位,佩戴Halo-Vest架,1个半月后X线片显示寰枢椎及齿状突位置好,3个月后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愈合,寰枢椎脱位复位良好,截瘫恢复。Frankel分级恢复到E级(图1)。

      典型病例2,男,38岁,车祸致颈椎损伤,C6、7完全脱位,Frankel分级,A级。入院4 h行头环牵引,调整牵引质量和角度,12 h后C6、7脱位完全复位,行C5~7侧块和T1椎弓根螺钉钢板固定,C7椎板减压手术,术后2周拆除头环支架。术后6周上肢功能有部分恢复,Frankel分级恢复到B级(图2)。

      3 讨论

      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是否尽快的复位和稳定颈椎,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通过单纯牵引即可达到复位和固定作用的上颈椎损伤,传统的颅骨牵引与头环牵引相比,在复位所需时间和复位比例上无明显差异。而对下颈椎损伤中的骨折脱位,颅骨牵引虽然可以持续大质量牵引,但牵引部位为两孔之间的线状固定,因此其复位功能不够完善。头环牵引是利用4枚颅钉与头环相连,调整头环的位置,即通过控制头颅的屈曲、伸展、侧屈和旋转,更容易达到牵引复位的目的,复位的效果要远远好于颅骨牵引,且复位时间也要明显短于颅骨牵引。

      在头环牵引和颅骨牵引2组中,均有未能完全复位的病例,主要原因是小关节绞锁和骨关节韧带的严重损伤。此类病变应切开复位手术治疗。Johnson等[1]发现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可以限制96%的颈椎伸屈和侧屈活动,以及99%的旋转活动。因此,对于颈椎损伤的非手术患者,在病变基本稳定后,即可安装外固定架,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和功能锻炼,缩短卧床时间,避免因长期卧床而造成的各种并发症[2]。在本次随访中发现,头环牵引组平均离床时间2周左右,而颅骨牵引组必须要待软组织基本修复即3周后才能在其他的外固定装置保护下离床活动。

      Abdu[3]认为在头环牵引固定下头和躯干间几乎不能活动,但2个颈椎椎体间仍存在相对的运动,因此,对严重的骨折脱位,因为颈椎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已失去张力带作用,无论使用头环牵引还是颅骨牵引都会有部分病例不能复位,对这类患者应该在头环牵引下做颈椎内固定手术。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但是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头环牵引组要好于颅骨牵引组,可能原因是下颈椎骨折脱位使用头环牵引复位的病例,复位所需时间比颅骨牵引要短,完全复位的比例高。使脊髓更快、更充分的减压,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根据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复习文献[4~8],头环牵引外固定架的适应证为:(1)上颈椎损伤如Jefferson骨折、Hangman骨折、枢椎齿状突骨折和寰枢关节各种脱位及不稳定;(2)不稳定型下颈椎损伤,如推体爆裂骨折、屈曲型和伸展型骨折脱位、多节段颈椎损伤;(3)颈椎肿瘤、颈椎结核、颈椎严重的退变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颈椎不稳定;(4)上述各种损伤、疾病需手术融合,作为术前、术中、术后外固定保护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Johoson RM.Cervical orthoses[J].Clin Orthop, 1981, 154:34.

      [2] 张居适,朱国庆,赵清霞,等.Halo-Vest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固定效果的评价[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5,5(6):259.

      [3] Abdu WA,Bohlman HH.Techniques of subaxial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 fusion and overview[J].Orthopedics,1992,15 (3):287-295.

      [4] Heidecke V.Rainov N.Burkert W. Anterion cervical fusion with the Orion lock and plate system[J].Spine,1998,23:1796-1802.

      [5] 刘斌,任淑新,李晓东,等.改良Halo-Vest架在颈椎外科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8(4):190-192.

      [6] 贾连顺,宋滇文.颈椎动态变化与过伸性脊髓损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8):1631-1632.

      [7] 赵新建,廖绪强,关宏业,等.颈椎严重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2006,19(2):115.

      [8] 镇万新,朱杰诚,王巨,等.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3):133-136.

    ↑上一篇:基于工作套筒的脊柱内镜下的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
    ↓下一篇: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安全性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