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脑转移瘤误诊脑出血、颈椎病1例

    发表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1020次

      【关键词】 脑转移瘤;脑出血;颈椎病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因头痛、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1个月入院。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剧烈头痛,似炸裂感,以左侧疼痛为主,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样。无复视,无肢体活动障碍,头昏在头颈部活动时加重,右侧肢体感觉麻木、胀痛。曾在外院治疗,头痛程度有所减轻,持续性胀痛,能耐受,但仍头晕不能自如活动,转入我院。数年前有过头部外伤史,当时无昏迷、呕吐史。 体格检查:BP150/84mmHg 意识清楚,左侧瞳孔直径2.5mm 右侧瞳孔直径1.5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水平性眼震(-),颈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阴性,跟膝胫试验阴性,闭目站立征(+),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1×109/L,N 50.2%,RBC 3.52×1012/L,PLT 46×109/L。胸片报告:右上肺透明度下降。头颅CT:左枕叶脑出血。颈椎片:C5~6椎体前后缘骨质变尖。

      入院诊断:(1)脑出血;(2)颈椎病。 治疗经过:予以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第2天患者诉头胀痛更明显,头颈活动时眩晕、呕吐加剧,考虑脑出血病程已20余天,脑水肿高峰期已过,使用脱水剂致低颅压性头痛,故停用甘露醇,加用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行腰椎穿刺术, 脑脊液滴数95滴/min,脑脊液透明、无色、不凝,潘 氏试验弱阳性,白细胞5×106/L,GLU 3.33mmol/L,Cl-113mmol/L,蛋白0.4g/L,薄膜试验阴性。头颅MRI检查示:左枕叶、右小脑半球均可见不规则分片状、块状异常信号灶。考虑:(1)脑转移瘤可能;(2)梗阻性脑积水。肿瘤血清学指标检查:AFP、TPSA、FER正常,CEA 145.38μg/L(0~5),CA19-9 51.37ku/L(0~37),CA125 313.4ku/L(0~35)。 修正诊断:脑转移瘤。治疗上加大脱水降颅压用量,联用激素后症状明显改善。建议肺部CT、胃肠镜等进一步检查,患者拒绝,于入院后第12天自动出院。

      2 讨论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廇)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国内外均认为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肿瘤和消化道肿瘤,亦有相当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发灶,即使有脑转移瘤,手术后仍不能确定肿瘤来源。发病年龄高峰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 本案例误诊原因:(1)思路狭窄,颈椎病、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脑转移瘤相对少见,患者为老年人,颈椎片提示异常,易片面考虑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头晕、站立不稳、肢体麻木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转移瘤的共有体征,当临床表现缺少肌力、肌张力改变,语言障碍,视乳头水肿及癫痫、共济失调等体征时,临床医生仅考虑常见病、多发病。(3)过分依赖CT检查结果,头颅CT分辨率低,伪影多。(4)发现有双侧瞳孔不等大,未做常规眼底检查。(5)缺乏肿瘤原发部位临床表现。 本案例提示对中老年头晕患者在考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同时,一定应除外其他疾患引起的头晕,即使在没有出现其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情况下,对疑有小脑病变,治疗后症状反复不易缓解者及时行头颅MRI检查,以便早诊断。

    ↑上一篇:颈椎外伤后身体内环境紊乱的防治
    ↓下一篇: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在临床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