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92例

    发表时间:2012-07-24  浏览次数:925次

      作者:段松会  作者单位:长葛市公疗医院,河南 长葛 461500

      【关键词】 针刺 推拿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指颈部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膜、颈椎及椎间盘退变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应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患者,男38例,女54例;年龄30岁~40岁22例,41岁~50岁47例,51岁~60岁16例,61岁~68岁7例:病史最长3 a,最短2周。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病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表现:颈性眩晕表现为一过性发作性眩晕,常在颈部旋转时诱发,可伴有颈部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或猝倒、耳鸣、听力障碍、视力模糊、心悸、记忆力下降。查体:风池穴明显压痛,双侧颈肌紧张,枕后筋膜有不同程度的条索和结节。脑彩色多普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配合推拿手法组 取穴:风池、天柱、完骨、率谷(双侧)、百会,1.5寸毫针深刺,浅留。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推拿: 取侧卧位,用大拇指按柔两侧颈部肌肉,重点弹拨枕后筋膜。左右各15 min。

      1.2.2 推拿组 手法同上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头晕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好转:头晕未完全消失;无效:头晕未明显改善。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3 典型病例

      患者樊某,女,54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不能独立行走,于内科治疗2 d,效果不佳。随来我科就诊。经查血压,血脂正常,肝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X线示:颈椎曲度变直。彩色多普勒:左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手诊:颈部左侧肌肉紧张,转头头晕加重。诊断为颈性眩晕。以上手法治疗3次后,头晕明显减轻,颈部活动自如,能独自前来就诊,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与临床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1年后随访无复发。

      4 讨论

      颈性眩晕多数学者认为颈性眩晕与机械压迫椎—基底动脉、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有关。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是发病的基础,而颈椎退变所致的失稳及由此引起的颈项肌肉紧张对血管神经的刺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祖国医学对眩晕一症,虽有痰浊中阻,气血不足,风阳上扰,肾精不足之分。但究其颈项眩晕,其根本在于气血受阻,髓海失养,为本虚标实之症。故针刺风池、天柱、完骨、率谷,疏通筋络,调整血脉。针刺百会,醒脑开窍[1]。按揉颈项两侧肌肉,解除神经肌肉粘连,特别是弹拨枕后筋膜,能改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缺血,改善大脑供血,达到平眩止晕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 黄聪明.苏稼夫.针刺对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2):1718.

      [2] 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17.

    ↑上一篇: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附17例报告)
    ↓下一篇:前路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