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按摩治疗颈椎间盘突出

    发表时间:2011-11-15  浏览次数:849次

      作者:郭随铁  作者单位:运城市按摩医院,山西 运城

      【摘要】 目的:探讨按摩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方法:收集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因损伤得颈椎间盘突出者为9例,因劳损得颈椎间盘突出者为6例,因受凉得颈椎间盘突出者为5例,均用松解法、摇头拨筋法、反方向指拔法、搬肩压头法进行治疗。结果:20例中痊愈16例占80%,显效4例占20%,有效率100%。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肢体麻木、呕吐、头昏等病症。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损伤型;劳损型受凉型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颈椎损伤、劳损、感受风寒、着凉,而引起颈椎间盘突出,其表现为:颈肩痛、颈项强直、不能低头、仰头及转头活动,疼痛沿神经放射至上臂、前臂、手及手指,伴有肢体麻木,活动不灵,笔者在长期按摩实践中,对此症按摩疗效极佳,疗程短,效果好,手法简单易行,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因损伤得颈椎间盘突出者为9例,因劳损得颈椎间盘突出者为6例,因受凉得颈椎间盘突出者为5例。

      2 方法

      2.1 松解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一侧,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揉拿颈椎两旁,从C1~C7,反复操作,时间10 min,然后令患者低头,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另一手纵向搓动颈椎两旁,以突出位置为重点,以皮肤发热为度,时间约5 min。

      2.2 摇头拨筋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侧,双手拇指相对,一指在上,一指在下,从C1旁~C7,向下拨动肌键、韧带,在拨动时令患者左右转动头部,保持与拨动方向一致,往返操作10次,先轻后重,用力不要过大,时间约5 min。

      2.3 反方向指拨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背后,医者一手固定患者肩部,另一手拇指用力顶住患侧项韧带、肌腱,从风池穴至C7令患者反方向转动头部,力度由小到大,以病灶为中心,每转动一次,改变其位置,双侧轮流交替操作,时间约10 min。

      2.4 搬肩压头法 患者坐位,双手放于背后交叉,医者一手向后搬住肩部,另一手放于头枕部一侧。双手在同侧令患者向前下方对侧用力前屈在此情况下医者,同时双手用力反方向搬肩压头,由轻到重,双侧轮流交替,时间约10 min。

      3 结果

      20例中痊愈16例占80%,显效4例占20%,有效率100%。

      4 讨论

      揉点、风府、风池、天鼎、缺盆、肩外俞、肩井、极泉、曲池、合谷和阿是穴,着重揉点阿是穴,以上诸穴可以起到镇痛解痉的作用。采用揉拿、搓法,可使颈椎肌肉充分放松,提高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水肿的吸收,使局部肿胀得以消除。转头拨筋与反方向拨筋法、可使肌肉、肌腱韧带松驰,解除其痉挛或挛缩,解除关节强直,改善增加头部转动的幅度。搬肩压头法:可使颈椎后关节间隙增大,肌腱、韧带充分拉长。手法的不同方向不同,这样可使突出物更好回拉,效果截然不同,此手法可使后关节外力增力,内压减小,整个椎体不同方向的弯曲,这样神经根的压迫就会逐渐消除,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治平,陈永样,黄亮阳.余声钦骨伤科疾病针炙推拿治疗书[J].2003,7(1).

      [2] 张共兴.推拿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10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杂志,2003,7(1):711717.

    ↑上一篇: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术后护理
    ↓下一篇:颈前路减压SlimLoc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