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Helix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847次

    作者:曾昭池,陆国平,黄友华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69医院 骨科,湖南 衡阳 421002

           【摘要】  目的 评价颈椎Helix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5月—2003年6月,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椎间隙置入带自体松质骨的环状Helix。以手术后X线片及JOA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29例随访8~24个月,平均l 68个月,置入的Helix无移位、脱出,病变椎间隙恢复正常,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980分,术后14.72分,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Helix椎间融合器行前路融合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能早期活动,椎间融合牢固,疗效优良。

    【关键词】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融合器;颈椎融合术

      1999年5月—2003年6月,我科开展小切口颈椎前路Helix椎间融合术2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2~68岁,平均567岁。椎间隙分布:C3~43例,C4~58例,  C5~615例,C6~7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      1.2  手术方法  颈丛麻醉,颈部取自然仰伸位,颈后部及颈部两侧各放置沙袋1个。取颈前右侧横切口3~4 cm,高度视施术椎间隙而定。切开皮肤、皮下及颈阔肌后,锐性或钝性分离颈深筋膜,术者用食指向深部分离,通过疏松的内脏鞘及血管神经鞘抵达椎体前方。C臂X光透视确定椎间隙。于椎间隙中部将前纵韧带横形切开,将钻芯扁平状颈部与椎间隙呈平行状插入至深部(15 mm)再将环钻锯套至环钻芯外向深部钻入。当钻至钻芯与环锯之缘平行时,表明已钻入10 mm,继续向深部钻至18~20 mm,注意钻芯是否转动。如钻芯随环锯转动,表明已钻穿椎体后缘。将环锯连同钻芯一并取出,冰盐水冲洗术野后用弧形刮匙对椎体后缘做扩大性减压。丝锥对环形骨洞攻丝,将适合的Helix植入椎间。将术中所取出的椎体松质骨碎骨块捣成骨泥填充于笼中,关闭前盖,放置橡皮引流片,依次缝合切口各层。术后24 h 拔出引流片。

      2  结果   

      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70 min。术后住院时间6~10 d,平均8 d;术后3d,在颈部围领制动下下床行走。全部病人均获随访,随访8~52个月,平均38.5个月。术前JOA评分9.80分,术后14.72分。病人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示:HeliX位置稳定,无移位及脱出,无椎间隙高度丢失(如图1)。术后3~24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示:Helix无移位及接触面骨质萎缩、硬化现象,无椎间隙高度丢失。术后3~5个月达骨性融合,融合率100%。

      图1  术后颈5~6椎间盘切除Helix椎间置入位置X线正(A)侧(B)位片(略)

      3  讨论      3.1  单纯植骨及结合前路钢板内固定存在的问题  目前最常用的是自体髂骨植入法,由于髂骨最主要是松质骨,自身强度差,固定不牢固,有20%~l0%移位脱出,50%~60%的塌陷及椎间隙狭窄发生率[1~3],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基础上的颈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ACPS)尽管固定牢固,但手术创伤大,钢板、螺丝钉脱出等并发症时有发生[4]。      3.2  Helix的作用机制及优点  颈椎间盘退变后,导致颈椎不稳,当手术清除病灶,切除椎间盘后,颈椎更加不稳,Hetix的作用原理是置入后早期通过嵌入椎体螺纹的抗剪力效应和上下两端拱石状的抗旋转作用获得早期即时稳定性,而后期由于中空内腔植满松质骨粒在通过周壁上孔隙与上下椎体紧密接触,颈椎轴向压力通过孔隙传达支架内刺激新骨形成及塑形,逐渐获得骨性融合。

     3.3  手术注意事项  (1)术前准确测量病变椎间隙厚度,由于椎间隙厚度在椎体前、中、后部不同,一定要以椎体中部最厚处为准,选择适当直径的环钻及Helix。(2)环锯开窗后,开窗孔道内上下椎体终板一定要清除,直至显露上下椎体的松质骨,否则将直接影响椎体的融合。(3)Helix扭入椎间隙时,一定要用比环钻大1~2 mm 的Helix,在颈椎牵引下拧入,以利操作及达到增大椎间隙高度的目的。(4)Helix扭入椎间隙不宜过深,应距后纵韧带3~5mm。Helix尾部应与椎体前缘皮质骨平行,因Helix如完全置入椎体松质骨中,颈部直立受力时,接触Helix的上下椎体松质骨易产生压缩性骨折而导致椎间隙高度丢失[5]。      3.4  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Helix术后即时稳定性好,因而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这样既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又能对各种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有预防作用,但由于植骨融合需要3个月左右。在融合前为避免椎体松质骨压缩塌陷致椎间隙变窄,生理前凸丧失,术后须在颈托保护下维持2~3个月,直至肯定已融合为止。总之,我们认为在以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的需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治疗中,Helix是一种较理想的颈椎前路融合器。

    【参考文献】   [1] Tew J M Jr,Mayfield F H.Complications of surgery of the anterior cervical spine[J].Clin Neurosurg,1976,23:424-434.

      [2] 赵定麟,陈德玉,肖剑如,等.颈椎前路减压术后各种内固定物的临床对比观察[C]第五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会议汇编,1997:38-39.

      [3] Senter H J, Kortyna R,Kemp W R,et al.Ant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hydroxylapatite fusion[J].Neurosurgery,1989,25:39-42.

      [4] 李淳德,刘 岩,邑晓东,等.Syncage在颈椎融合术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2:718-720.

      [5] 杨军林,孔鸿涛,陈宜龙,等.同种异体骨圈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1,6:375-377

    ↑上一篇:颈部旋扳法致颈椎骨折并多发性椎间盘膨出1例
    ↓下一篇:脊柱牵引整复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